編輯審核|郭家和
諮詢專家|丁丁藥局學術藥師 謝瑋綾藥師
65歲以上7分之1有骨鬆!女性風險高出男生近2倍:隨著人口高齡化,骨骼系統的退化已成為不容忽視的健康議題。根據國民健康署調查,65歲以上的民眾骨質疏鬆比率已高達14.1%,約每7人中就有1人,而女性風險比男性高出近兩倍,60歲以上骨鬆就醫患者80%是女性。主要原因與女性停經後荷爾蒙變化導致骨質流失加速有關。此外,年齡(超過70歲)、家族史(尤其父母曾發生髖骨骨折)服用特定藥物如類固醇和曾發生骨鬆性骨折都會增加風險。
值得注意的是,國人19至64歲的每日鈣攝取量普遍不足,僅達建議量的一半. 鈣質攝取不足、吸菸、過量飲酒及缺乏運動等皆為可控制的危險因子,民眾應從年輕時就開始儲存「骨本」,透過均衡飲食、適度曬太陽和荷重運動等方式,預防骨質疏鬆症的發生。
人體每隔8-10年骨骼重建 新生骨架強度逐年下降
人體的骨骼並非靜態組織,而是持續進行重塑的動態系統。藉由成骨細胞,蝕骨細胞,還有骨細胞及多種協同因子協調骨骼的破壞與重建。人體每隔8到10年就會完成全身骨架的更新。
隨著年齡增長,新生的骨架強度往往不如以往。主要因為老化會導致可控制的肌肉體積縮小,進而影響平衡感。同時,大腦皮質萎縮、神經傳導物質減少及速度減緩,也會使老年人的反應能力下降,增加跌倒和骨折的風險。
骨骼中蘊藏著人體99%的鈣質。正常人體內約有一公斤的鈣,主要以磷酸鈣鹽的形式存在於骨骼中。血液中的鈣含量約為300毫克,約有5克鈣質在骨鈣和血鈣之間轉換,其轉換受到副甲狀腺、維生素D和抑鈣素的調控。
沉默殺手骨質疏鬆症 骨鬆骨折恐引發呼吸困難危及性命
骨質疏鬆主要是骨骼形成和骨質吸收不平衡,導致密度上的降低而引起諸多臨床疾病。根據美國國家衛生院(NIH)於2001年提出的定義,骨質疏鬆症是一種因骨骼強度改變而導致高骨折風險的骨骼疾病,初期往往沒有明顯症狀,但隨著骨質持續流失,患者可能出現背痛、駝背、身高變矮,甚至便秘和胃腸道疾病等問題。更嚴重的是,骨質疏鬆會顯著增加骨折的風險。一旦骨質流失超過20%,就容易發生骨折。
特別是老年人應避免提重物,以防引起老年脊椎壓迫性骨折。骨折不僅限制患者的行動,還可能導致肌肉流失,形成惡性循環,嚴重影響生活品質,甚至縮短患者的壽命。包括引起胸椎、腰椎的壓迫性骨折,進一步降低肺活量,造成胸悶、氣短、呼吸困難等危險症狀。
骨質密度為何快速下降?哪些疾病與骨質疏鬆症有關
一般而言,骨質疏鬆症主要好發於更年期後的婦女和年齡逐漸增長的長輩。更年期婦女因雌性激素分泌不足,導致骨質密度快速下降,加上年齡增長本身就是一個風險因素,老年人罹患骨質疏鬆症的狀況更常見。同時,我們的腎功能也會隨著年齡增長而逐漸衰退,導致活性維生素D生成減少,進一步增加骨質疏鬆程度。其他可能導致骨鬆的原因,包括內分泌失調、營養缺失及服用某些藥物。
可能與骨質疏鬆症相關的疾病尚包括胃炎(造成微量元素吸收障礙)、乳糖不耐症(影響鈣質吸收)及糖尿病(營養吸收失調降低成骨細胞活性,加上尿中鈣磷流失)。長期臥床者和過度減肥、體重過輕,也是骨質疏鬆症的風險因子。此外,副甲狀腺功能亢進會促進蝕骨細胞活性增加,導致骨鈣溶解。雖然甲狀腺機能亢進也可能引起一些骨骼問題,但其主要症狀仍為頭髮脫落、脖子變粗、食慾大增、眼凸、心悸焦慮和經期異常等。
測量骨密度X光有玄機?骨鬆治療6大常見藥物機制
臨床上,骨骼X光檢查和雙能X光測量法(DEXA)是診斷骨質疏鬆症的重要工具。DEXA是一種改良式的X光技術,能以極低的輻射劑量(比一般人一天內受到的輻射量還低)精確測量每平方公分骨骼中的鈣和其他骨骼礦物質含量,即骨骼礦物質含量。
通常骨質流失超過23%,X光檢查才能發揮效力,因此,骨質流失達30%以上,就會在一般X光片上清楚可見。目前建議65歲以上長者、疑似骨質疏鬆者、骨折術後患者、內分泌失調者、停經女性、長期使用類固醇者、身高變矮者、接受過骨髓移植者以及有賀爾蒙因素者,都應定期檢查,瞭解自己的骨密度情況。
目前,骨質疏鬆症的治療方法多元,包括藥物治療和非藥物治療。非藥物治療主要包括適度的負重運動、均衡飲食並攝取足夠的鈣質和維生素D,以及避免跌倒的風險因素。藥物治療方面,有多種藥物可供選擇,包括:
- 口服鈣片和維生素D:補充骨骼所需的基礎營養素。
- 雙磷酸鹽(如Fosamax福善美、Binosto骨密妥、Zoledronate骨力強、Ibandronate骨維壯):這類藥物能抑制蝕骨細胞的活性,減少骨質流失,屬於抗骨質溶解劑。但需注意腎功能不佳者應謹慎使用,且可能引起胃食道逆流等副作用。
- 雌激素調節劑 (如Raloxifene Evista鈣穩):是目前唯一核准用於預防骨質疏鬆症的藥物,但常見的副作用包括腿部抽筋和熱潮紅。
- 副甲狀腺素及類似物 (如Teriparatide Forteo骨穩):這類藥物可以刺激造骨細胞的活性,促進骨骼形成。
- RANKL抗體 (如Denosumab 保骼麗):能抑制蝕骨細胞的形成和活性。
- 其他藥物如鍶鹽和抑鈣素等也可用於治療骨質疏鬆症。
骨質疏鬆雖然沒有明顯症狀,然而一旦造成骨折會引發嚴重的疼痛、無法行動甚至長期殘疾,及早注意骨密度「保密防跌」才是根本。預防骨質疏鬆的重點在於及早儲存「骨本」,建議從年輕開始透過均衡飲食,攝取足夠的鈣質、維生素D及蛋白質。此外,進行荷重運動,如慢跑、健走、舉啞鈴操等,可以增強骨質密度,強健肌肉和身體平衡,降低跌倒風險。
若不幸發生骨質疏鬆,務必積極配合醫囑接受治療。定期追蹤骨密度,瞭解自身狀況,透過藥物治療、持續運動和健康的飲食習慣,都能幫助維持骨骼健康。千萬不要因為初期沒有明顯症狀而輕忽或中斷治療,穩定治療並配合日常生活保健,才能真正逆轉骨質流失,逺離骨折甚至失能等併發症。
謝瑋綾藥師
骨質疏鬆症是一種因骨密度下降而導致骨骼脆弱、易骨折的疾病,尤其常見於65歲以上及更年期婦女。風險因素包括年齡增長、女性停經後雌激素減少、家族病史、特定藥物使用(如類固醇)、鈣質攝取不足、吸菸、過量飲酒及缺乏運動等。日常可透過均衡飲食、補充鈣質及維生素D、適度曬太陽和負重運動來提升骨質密度。目前藥物治療則包括雙磷酸鹽、雌激素調節劑、副甲狀腺素、RANKL抗體等。定期檢查骨密度、避免跌倒並積極治療,有助於穩定骨骼健康、降低骨折風險,確保良好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