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胃問題最容易發生在上班族身上,因為精緻的飲食習慣、長期的壓力、熬夜晚睡吃消夜等等,導致腸胃問題越來越嚴重,30歲差不多是開始慢慢出現腸胃小問題的年紀,嚴重時不可不慎,最好的辦法除改善習慣以外,養成一年一次的腸胃健康檢查也很重要,健康檢查的腸胃全套檢查,讓你全方位的檢測腸胃健康,幫助預防腸胃問題。
Photo by Sasun Bughdaryan on Unsplash
最常見的腸胃問題
腹瀉
簡易說明:拉肚子就是醫學上說的腹瀉,是最常見的腸胃問題,只要是每天三次以上水便就算是腹瀉的症狀,是身體保護自己的機能現象,會將身體不歡迎、不接受的東西迅速排出體外,不管是吃到不乾淨、過油、過辣、細菌感染、食物過敏都可能造成腹瀉。
常見症狀:非常緊急想上廁所、腹部疼痛、水便、短時間多次排便。
便祕
簡易說明:另一個常見的腸胃問題,廁所上不出來,當糞便太乾、太硬、腸胃蠕動不佳、水分攝取不足、而造成排便不順,讓你在廁所蹲了好久都上不太出來就稱為便秘,且便秘嚴重時,也可能造成腹部疼痛,坐在馬桶上太久導致痔瘡、肛裂等問題。
常見症狀:難以排便、腹部疼痛、每周超過三天以上才上一次廁所。
胃食道逆流
簡易說明:另一個常見但常被忽視的腸胃問題,是當胃酸逆流到食道,胃部上面會有熱熱的,或是喉嚨會有灼熱的不適感,就是胃食道逆流,偶爾打嗝打出胃酸也算是一種,但只要是非常偶爾發生一次就不需要過於擔心,愛吃甜食、刺激性的食物、咖啡因等容易引起胃酸過多而引起胃食道逆流。
常見症狀:火燒心(胃部灼熱感)、喉嚨灼熱、喉嚨一直有異物感、聲音沙啞、口臭。
腸胃脹氣
簡易說明:腸胃累積過多的氣體,沒有透過正常方式排出(打嗝、放屁),就會有腸胃部脹脹的不舒服的感覺,通常會有一種吃太飽很撐的那種不舒服、腸胃都有壓迫感的感覺,嚴重時甚至會產生噁心反胃,甚至出現疼痛的症狀。
常見症狀:腹部脹感不舒服、噁心感、壓迫與疼痛感、短時間內排氣頻率明顯增加。
為什麼會無緣無故不舒服?
不良飲食習慣
不健康的飲食習慣,是導致腸胃不舒服的最大主因,愛吃高油炸、甜食、咖啡因、刺激性食物,除了體重、體脂肪增加以外,首先會被影響的就是腸胃,攝取過多的油脂與糖,卻又攝取過少的膳食纖維,食物就難以消化,進而引起腸胃不適。 除此之外,不良的飲食習慣還包括吃飽躺下、睡前吃宵夜等常見的小確幸,習慣日積月累,悄悄地改變腸道健康!
Photo by Brian Chan on Unsplash
喜愛刺激性食物
風靡好一陣子的酸菜魚、麻辣鍋,都是高刺激性的食物,又酸、又辣實在很過癮,吃點小辣可以促進血液循環,但如果太常攝取刺激性的食物,包含甜食、甜點,會容易讓胃酸過度分泌,導致腸胃的消化造成更大的負擔,例如常見的雞排不切要辣,高溫炸過的油脂會變質,人類好吃的關鍵,同時也變成壞菌營養來源的關鍵。
Photo by Peijia Li on Unsplash
長期生活習慣不佳
上班族因為生活壓力大,常常不小心就養成了不良的生活習慣,包括不愛運動、走路、作息不規律,如因為加班熬夜或打電動熬夜、太忙了沒吃飯造成三餐時間不固定,睡前吃點小東西解解饞,一天喝太多咖啡造成咖啡印攝取過量,連續三年五年後,都會漸漸的影響腸胃健康,加上本身可能還有抽菸、喝酒的習慣等,都會讓腸胃問題更加嚴重。
Photo by Vadim Bogulov on Unsplash
10個原則跟著做,守護腸胃健康好easy!
原則1.餐餐運用211餐盤,讓飲食更均衡
直覺好記又好執行的211餐盤,主要概念是讓你不用費時去計算食物的熱量以外,同時用朗朗上口211,來讓你記得三種食物的比例,讓你吃的更均衡健康,對腸胃問題也會很有幫助,211是把每一餐分成四等份,的第一個2是指兩份拳頭大的蔬菜份量,1份優質蛋白質,1份澱粉,不只餐餐有菜,又能吃得健康有飽足,還能減少吃點心的機會。
原則2.有意識的開始減少油炸食品
有了健康的飲食來源後,下一步就是斷絕不健康的飲食來源,我們很難抵禦高油炸的美味食物,但為了腸胃健康著想,但現在要做的,不是立即性的完全禁止不吃,因為這很違反人性,過於嚴格的控制手段,通常到最後只會造成失敗而已,所以這個原則,主要是在你起心動念想吃炸物時,心裡有個聲音,「我現在該吃嗎?、「我這周吃了幾次?」、「忍一下到周六再吃會不會比較好?」
原則3.喝水很重要,喝茶咖啡也算水
喝水不只對於腸胃健康有幫助,對整體而言,喝水本身就是健康的好選擇,一般會建議每日攝取水量 = 體重 * 30c.c,尤其有便秘的腸胃問題更需要注意飲水量是否充足,但也不是喝越多越好,過多會造成其他問題,根據腎臟科權威教科書內容所示,即使是喝茶、咖啡也都算進總水攝取量內,不過要注意咖啡因攝取過多的問題。
原則4.抽菸喝酒第一衝擊現場-腸胃
過量飲酒與抽菸的習慣,會影響腸胃蠕動,還有胃酸分泌的問題,原因是菸中的尼古丁、酒類中的酒精,除此之外,也會影響胃與食道交接處的括約肌鬆緊度,無法關緊就容易造成胃食道逆流的症狀,酒精本身就是刺激物以外,也是一種有機溶劑,太大量或長期飲酒的習慣,會造成消化道的黏膜受損造成胃潰瘍,甚至傷肝的問題。
原則5.養成運動習慣,從走路開始
運動對於腸胃的幫助在於,可以促進腸胃蠕動,減少便秘的可能性發生,運動時造成的震動、腹部的肌肉收縮,都是讓腸胃蠕動的原因之一,但上班族不想運動怎麼辦?我能理解工作壓力大、下班很累還要運動很難,建議從多走路開始,距離可以就不騎車開車、每天快走30分鐘,哪怕是邊走邊使用手機都沒差,因為至少你跨出去了第一步。
原則6.有意識的避免刺激性飲食
刺激性食物包括:辣、麻辣、八角、蔥薑蒜、洋蔥、酒精、胡椒、咖啡因等,還有炸物也屬於刺激性食物,只要刺激都會影響腸胃,這個原則中,最好的做法不是現在起,此時此刻的你,完完全全的斷絕這些刺激性食物,而是保有警戒,注意自己不要像以前一樣不在乎有沒有過量,這個原則的重點在於,”這件事開始變得重要,遇到的時候有意識”,先這樣做就行了。
原則7.益生菌是改善腸道健康的關鍵
說到腸胃問題,一定要提起的就是益生菌,但益生菌的作用主要在於腸道,腸道裡有好菌與壞菌,當壞菌過多造成失衡,不只是腸胃,而是對整體健康都會有影響,而為了腸胃健康,事實的補充好菌就很重要,好菌與人體互利共生,能制衡壞菌增長,讓消化系統與代謝維持應有的機能。
原則8.找到方法調節生活壓力
長期的壓力不只影響睡眠、表現、情緒,同時也會影響腸胃健康,所以找到屬於自己的調節方式,想辦法讓壓力排除很重要,無論是透過心理諮商、靜坐、冥想、熱水澡、運動或是練習深呼吸都是很好的方式,如此不但可以解決腸胃相關問題,也有利於睡眠品質的改進,睡眠如此重要的原因,是因為睡眠品質不好,也將導致壓力更大,重複惡性循環!
Photo by Shashi Chaturvedula on Unsplash
原則9.早睡不只身體好,腸胃也跟著好
早睡是為了擁有更充足的睡眠,除了能減輕壓力以外,也能促進腸道中的好壞菌平衡,所以光是一個早睡,不只是影響腸胃消化功能,也讓整體更健康,你的腸胃問題,也有可能不是因為飲食產生,而是因為睡眠不足所引起,養成規律的睡眠時間,盡量不熬夜,每天睡滿6~7個小時,也是影響腸胃健康的關鍵。
原則10.定期檢查腸胃很重要
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不管你的習慣如何,即使是覺得自己已經活的很養生、很健康了,還是必須有定期檢查身體的習慣,無論是身體狀況還是腸胃問題,常常我們是看不見的,甚至有些無痛的器官,並不一定會「出聲」抗議,只有透過檢查,如腸胃鏡,我們才能知道身體目前的最新資訊!
Photo by Mufid Majnun on Unsplash
10個原則 | 具體做法 | 影響機制 |
1.運用 211 餐盤 | 每餐 2 份蔬菜、1 份蛋白質、1 份澱粉,確保營養均衡 | 提升腸胃消化能力,減少消化不良與便秘 |
2.減少油炸食品 | 減少高油炸食品攝取,養成選擇健康飲食的意識 | 降低腸胃負擔,減少胃食道逆流與消化道發炎 |
3.補充足夠水分 | 每日飲水量 = 體重 x 30c.c.,避免便秘與腸胃問題 | 維持腸胃正常運作,促進消化與排便 |
4.避免抽菸與飲酒 | 戒菸減酒,減少胃酸分泌異常與胃食道逆流的機率 | 減少胃部刺激,避免胃炎與腸胃潰瘍 |
5.養成運動習慣 | 從走路開始,每天快走 30 分鐘促進腸胃蠕動 | 促進腸胃蠕動,降低便秘與消化不良的風險 |
6.避免刺激性飲食 | 有意識地減少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咖啡、酒精等 | 減少腸胃發炎與不適,維持消化道健康 |
7.補充益生菌 | 適量攝取益生菌,維持腸道菌群平衡,促進腸胃健康 | 提升免疫力,促進腸道菌群平衡,改善腸胃機能 |
8.調節生活壓力 | 透過運動、冥想、深呼吸等方式舒緩壓力,減少腸胃不適 | 降低壓力對腸胃的影響,減少胃痛與消化不良 |
9.維持良好睡眠習慣 | 培養規律作息,避免熬夜,確保每日睡滿 6~7 小時 | 維持腸胃修復機能,減少消化不良與胃腸疾病風險 |
10定期檢查腸胃健康 | 每年定期進行腸胃檢查,如腸胃鏡,確保腸胃健康 | 及早發現腸胃問題,預防消化道疾病 |
腸胃科不只看腸胃,兩個常見沒有腸胃字樣的也有看!
肝病相關
腸胃科不只是看腸胃問題,包含胃食道逆流、腹瀉、便祕等,其實肝病相關的問題,不論是肝炎、肝硬化也屬於腸胃科的範圍,有些腸胃科也叫做肝膽腸胃科,如果懷疑自己有相關的問題,不論是長期飲酒、抽菸、有家庭病史,感染 B、C 型肝炎等,都可以到腸胃科檢查,諮詢看看自己是否有相關的疾病需要立即治療。
膽結石
常見的症狀是單邊的腰痛、冒冷汗、想嘔吐等,如果你剛好有類似的疼痛部位、單純腹部疼痛與其他常見狀況,建議可以先至腸胃科就診,膽結石問題是腸胃科常見的疾病之一,有時候腹痛範圍很大,比較難界定狀況,正常人分不出來肚子痛的差別在哪,這時候一定要透過醫生專業的問診、觸診檢查,才能進一步確定問題發生點在哪。
其他常見問題
有問題什麼時候該去看醫生
常見的腸胃問題如:有嚴重的腹瀉狀況、嘔吐、腹部疼痛、解黑便、排便有血,都建議立即就醫,甚至是長期腹部微微疼痛、常常有胃燒灼的症狀,也都建議可以先去診所檢查看看,避免小病拖成大病,也不會因為小問題就自己嚇自己,有任何問題,經過醫生檢查、診斷,除了能讓自己放心以外,發現問題也能立即安排處理。
益生菌對腸胃都有幫助嗎?
益生菌的作用,主要影響在腸道,而非胃部,雖然有些臨床研究顯示能減輕胃部不適,但需要正確的菌種,如乳酸菌與雙歧桿菌,但益生菌的主要功能還是作用於腸道之中,主要是補充好菌,來讓好菌與壞菌的菌叢平衡,但益生菌不能取代醫療效果,且須留意食用後是否有其他不良反應,搭配良好的生活運動習慣才能輔助腸道健康。
哪些食物容易引起腸胃不適?
常見的牛奶、蘋果、花椰菜、蔥、洋蔥、開心果、小麥、腰果、奶油、豆漿、優格、烏龍茶、果糖、蜂蜜,都可能造成腸胃不適,其他還有高油脂的食物、辛辣食物、刺激性食物、咖啡因、酒精等,而不容易引起腸胃不適的食物,常見的有白菜、櫛瓜、藍莓、葡萄、奇異果、巧達與帕瑪森乳酪、杏仁奶、牛雞魚豬肉、豆腐、花生、紅綠茶、黑巧克力。
腸胃是第二大腦這件事是真的嗎?
研究發現,腸道與其他器官不一樣,它獨立運作,不用聽大腦指揮,還可以自行發指令。腸道系統等於是獨立的大腦,專門負責腸胃相關的活動,且人體有70%的免疫細胞都生活在腸道之中,甚至關於情緒,也可能跟腸道有關,由此可知,顧好腸胃這件是,可能比你我想像中的還重要。
照腸胃鏡需要禁水禁食嗎?
照腸胃鏡,是最能直接觀查狀態的方式,一般而言照大腸鏡,檢查前兩天需要全天進行低渣飲食,前一天必須服用清腸藥物確保大腸徹底清空 ,並多補充水分,檢查前8小時內完全禁食。照胃鏡則則不需服用藥物,只須遵守檢查前八小時禁食禁水的原則即可,怕痛的話可以選擇無痛腸胃鏡檢查。
結論:腸胃顧得好,人生順暢無煩惱
如果你有腸胃問題,遵循十個原則,你會發現,雖然原則上都是為了改善腸胃健康,但實際上只要做到了那些原則,實際得到的絕對不只是改善腸胃”而已”,包括養成好的運動習慣、少吃油炸、211餐盤、早睡等,能夠影響的範圍都是全面性的,當身體健康全面性的提升,還養成了良好的習慣、早睡、運動等,當初只是因為想要改善腸胃問題而按照原則走,最後卻獲得更多的收益,你說是不是很棒的一件事呢。
參考資料:
Joseph G. Verbalis,Chapter 3 – Disorders of water metabolism: diabetes insipidus and the syndrome of inappropriate antidiuretic hormone secretion,Editor(s): Eric Fliers, Márta Korbonits, Johannes A. Romijn,Handbook of Clinical Neurology,Elsevier,Volume 124,2014,
Pages 37-52,ISSN 0072-9752,ISBN 9780444596024,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B9780444596024000034)
彰化基督教醫院 – 腸腸不舒服-腸躁症,低腹敏飲食(Low FODMAP di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