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血不足容易早衰?想讓自己看起來年輕、精神充足,不一定要靠醫美!抗老的重要基礎就是氣血要充足,外表自然年輕不顯老。不只女性應該關注這個話題,男性也要留意,現代人使用 3C 產品的時間過長,用眼過度,工作熬夜等,都會讓自己老的快!本篇文章讓你快速瞭解血虛原因與症狀,分享血虛調理的好方法!
(圖片來源:Photo by engin akyurt on Unsplash)
什麼是血虛?
血虛不等於貧血
血虛指的是血液含氧量不足,導致身體疲弱,進而引發失眠、掉髮、頭暈的症狀。從中醫的角度,血液主要為各器官提供營養,若血虛,則身體內部會出現虧損,五臟六腑失去濡養,部份症狀會需貧血類似,但並不完全相同。血虛者,不一定抽血檢驗就會被認定是貧血;西醫診斷為貧血者,也不一定有血虛的症狀。
血虛的 3 大類別
以中醫角度而言,「心」主血脈,促進血液運行,讓全身器官都能獲取營養;而「脾胃」是血液生化之源,飲食恰當則脾胃運化功能;「肝」有貯藏血液和調節血量的功能,所以若有血虛情形,會確認這些器官是否功能下降,故所謂的血虛又分成以下 3 種不同情形,調理方向也會有所不同,常用中藥請參考下表:
- 心血虛:常見有頭暈、心悸胸悶、失眠、健忘、夜半多夢、臉色蒼白或暗淡無光。
- 脾血虛:常見有食慾不振、易疲倦無力、心悸、失眠健忘、臉色枯黃等。
- 肝血虛:可能有頭暈目眩、雙眼不適、四肢麻木、臉色蒼白枯黃、女性易有月經失調情形。
血虛種類 | 常見搭配中藥 |
心血虛 | 人蔘 、黃芪、茯苓、五味子、當歸、酸棗仁、遠志 |
脾血虛 | 人蔘,黃芪、大棗,當歸、茯神、木香 |
肝血虛 | 當歸、白芍、川芎、枸杞、鬱金 |
血虛的症狀
外觀變化
- 面無血色:血虛特質中最常見的症狀。常見臉色蒼白、枯黃、或是口唇淡白。同理,血虛也會影響皮膚光澤,易導致皮膚乾燥、發癢、長皺紋,加速老化。
- 頭髮乾枯:中醫認為頭髮的營養也來自於血,故年少時,頭髮色黑有光澤且茂密為氣血充盛;年老時,因肝血不足,則由黑轉白,若頭髮易分岔、斷裂或提早脫落,則可能為血虛,如孕婦產後掉髮。
- 指甲薄、有豎紋:中醫也常透過觀察指甲判定肝血是否充足,若指甲變薄變脆易斷、或出現橫紋豎紋、凹面,亦有可能是血虛症狀。
身體變化
- 貧血或經血量少:女性若月經周期推遲 7 天以上或是月經來訪天數少於 4 天,經血量減少的話,也是血虛的表現,可觀察 2 個週期,若未改善,建議諮詢專業中醫師。
- 頭暈眼花:尤其久坐(蹲),當要站起身時,更容易覺得頭暈,這表示頭部和四肢沒有得到充足的血液供應,部份人會有麻木無力感。
- 失眠伴隨記憶力下降:血虛也亦導致大腦昏沉(缺氧的感覺)、記憶力衰退,尤其思考效率降低。
- 眼睛乾澀、眼袋變大、眼白發黃、或有血絲:《黃帝內經》記載:「肝開竅於目」,若眼白混濁,眼皮無力沉重,亦表示有血虛症狀。
- 心悸:尤其過度勞累時,常會感受到胸悶不適,建議可先至西醫檢查心臟胸腔功能,若檢查無異樣,可轉至中醫諮詢。
誰容易血虛?
(圖片來源:Photo by Daria Nepriakhina 🇺🇦 on Unsplash)
一般常見情形
大家很難把「滑手機」、「打電動」跟血虛聯想在一起,但這卻是現代人極需重視的問題,用眼過度會傷肝,進而影響肝臟調節血液或造血的功能。而長期的工作壓力、焦慮、用腦過度而形成的慢性疲勞,也是造成血虛的重要原因之一。飲食不當而造成的脾胃失和亦然。
✅中醫師分享:曾有位 20 多歲的年輕女性,就診時主訴自己時常覺得眼皮沉重、嗜睡,睡了 8 – 9小時,卻還是疲倦無力,至西醫檢查,抽血一切正常,故嘗試尋求中醫協助。詢問工作生活型態後,發現工作時間太長、每日長達 14 – 16小時,用腦、用眼過度,作息也不規律,導致氣血不足,嘗試服用中藥進行血虛調理後,精神有明顯改善,也同時以食療輔助。
女性特殊情形
女性相對於男性而言,在生理構造上,容易耗血,於月經、懷孕、哺乳期間,皆會耗損體內的血,大家常說「月子要坐好」,這是因為懷孕時用盡力氣,生產時出血,哺乳時需把營養分給孩子,氣耗血虛,若產後未正確進行血虛調理,會衍生很多其他身體問題及影響精神狀態。
血虛調理食物推薦
(圖片來源:Photo by Markus Winkler on Unsplash)
動物性鐵質
較容易被身體吸收,來自於動物性食材中的鐵質為二價鐵,人體吸收率約 25%,除了鐵質之外,也富含蛋白質,有助於提高免疫力、和身體發育。例:牛肉、豬肝、豬血、鴨肉、烏雞、雞胸肉、雞蛋等。故血虛調理可優先選擇動物性食材,但仍須搭配植物性鐵質,單一食物不建議過度食用,仍以營養均衡為原則。
植物性鐵質
植物性食材中的鐵質屬三價鐵,而且容易收到草酸、植酸、單寧酸的影響,故人體吸收率約 5%,故食用含鐵植物後,應避免立刻食用茶葉、咖啡。而植物富含纖維可促進消化代謝,建議和動物性鐵質均衡食用。例:黑芝麻、紅豆、黑豆、菠菜、豆腐、紫菜、紅莧菜等。
延伸閱讀:【2025最新】你缺鐵了嗎?缺鐵怎麼辦?7 大熱門鐵劑推薦
日常生活建議事項
(圖片來源:Photo by jie luo on Unsplash)
血虛調理|食療為先
血虛調理的食材大多容易取得,在家也方便料理,但不宜長時間多食,建議可先請專業中醫師評估血虛類別後,再選擇調理食譜,分享常見的 2 道湯品:
- 調脾胃:四神排骨湯
材料:蓮子、淮山(山藥)、芡實、茯苓各 3 錢,600 克排骨,1500ml 水 。
做法:中藥材先泡水 2 小時以上。排骨稍微沖洗掉血水,加冷水煮到微滾,比較不會有腥味。所有材料加到鍋中大火煮到滾,轉小火再煮 15-20 分鐘,即可飲用。 - 補肝血:枸杞葉豬肝湯
材料:鮮枸杞葉 200 克,豬肝 200 克,枸杞 10 粒。
做法:豬肝洗淨後,以清水加料酒和鹽,浸泡 30 分鐘;取出豬肝洗淨後切片,加香油、鹽、雞精、白胡椒,醃製 30 分鐘去腥入味,將醃製好的豬肝過沸水川湯撈起備用。以清水 1000ml 煮滾後加入全部材料,煮5分鐘即可。
治標治本|運動其次
特別提醒!氣血不足者應從低強度帶氧運動入手,不宜進行劇烈運動。運動期間,須量力而為,若覺得呼吸不順暢、應減慢速度,初期運動時間也不應過長,氣血不足者,若運動過量,會耗損更嚴重,反而精神更差。可先從氣功、瑜伽、太極拳等過程中會調節呼吸的運動開始,或先嘗試以健走步行為主。
長期健康|規律為本
建議 11 點前就應入睡,且睡前半小時勿使用 3C 產品,可改以聆聽助眠音樂、冥想、或進行肢體伸展以幫助睡眠,也建議別看書、別做文書工作、不要思考工作。另外,要留給胃腸足夠的消化時間,所以建議晚餐在下午 7 時前完成,三餐定時定量為佳。
(圖片來源:Photo by Jenny Hill on Unsplash)
預防慎於治療!拒絕慢性疲勞,血虛調理靠自己!
氣血不足往往不是突發的,除了女性懷孕生產、或因意外受傷大量出血外,大多是因為生活習慣、工作壓力而造成的,而當我們察覺有血虛症狀時,往往已情節嚴重,調養時間少則 1 – 2 個月,多則 3 – 6 個月,過度勞累之後的調養,要花費更多的金錢、時間,得不償失。
記得要每日食用含鐵、高蛋白的食物,特別是茹素者,更需留意所食用的營養成份,若鐵質不足,可諮詢營養師或醫師,以保健食品輔助。平日也應細心觀察自我身體變化,若有氣血不足症狀,可參考文章中提到的方法進行血虛調理,情節嚴重則先諮詢醫師。
參考資料:
周慧雯、陳光偉、孫茂峰(2024)。近代中醫婦科醫療史—傳統中醫補血知識轉型:以當歸為例。中醫婦科醫學雜誌,31(1),1-8。doi:10.30030/JTCGM.202406_31(1).0001
不只紅色食物補血!1圖看「吃了滿血復活10種食材」 專家激推「這1類」快速且有效
秋冬皮膚癢、皮膚過敏,血虛體質更嚴重!血虛症狀x血虛食療,中醫師教你調整體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