搔癢難耐、皮膚乾燥、脫皮、脫屑—這些是濕疹症狀中最常見的症狀。
如果你經常感受到這些不適,您可能會擔心自己是否患有濕疹。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直接介紹濕疹的 3 個階段和它們的典型表現,幫助你識別和理解這些症狀。
此外,我們提供了一個實用的視覺指南(濕疹照片),你可以通過它查看不同類型的濕疹在不同膚色上的樣貌,這將幫助你更好地了解濕疹的外觀。
無論是識別濕疹症狀還是理解濕疹的外觀,本文都將提供你所需的關鍵信息。
濕疹是什麼?一次了解成因與症狀!
濕疹到底是什麼?簡單搞懂一次說清楚
濕疹 (Eczema) 並非單一疾病,而是多種皮膚發炎問題的統稱,異位性皮膚炎、脂漏性皮膚炎、汗皰疹等都屬於濕疹的一種。
濕疹可能受遺傳、免疫系統異常、環境因素的影響,且容易受到 刺激物(如清潔劑)、過敏原(如塵蟎、花粉)、壓力 等因素誘發或加重。
由於皮膚屏障功能受損,濕疹患者的皮膚容易乾燥、敏感、發癢,甚至產生滲液或結痂的情況。
雖然濕疹是否能根治因人而異,但可透過保濕、避免刺激物、適當藥物治療,來減輕症狀並預防發作。
如果症狀影響日常生活,建議尋求專業皮膚科醫師的診斷與治療。
濕疹長怎樣?實際濕疹照片幫你快速辨別
濕疹的外觀因類型、嚴重程度、影響的身體部位以及膚色的不同而有所差異。
小編發現,美國國際濕疹協會 (National Eczema Association ) 創建了濕疹視覺指南,很實用的在線工具,裡面展示了各種類型的濕疹在不同膚色上的樣貌。
要查看濕疹的照片,你可以選擇濕疹的類型、膚色和身體部位,然後點擊「查看圖片」,结果將顯示在頁面上。
你也可以提交自己的濕疹照片,幫助豐富這個視覺指南圖庫。
想要找濕疹照片👉 點擊這裡
圖片來源 : National Eczema Association
🔍 濕疹有哪些症狀?從急性到慢性 3 階段!一次看懂
濕疹可分為三個主要階段,每個階段的症狀表現不同。
以下是濕疹三個階段的分類及其症狀特徵。
1️⃣ 急性濕疹
急性濕疹通常伴隨較為劇烈的症狀,特徵包括:
- 皮膚紅腫
- 皮膚出水
- 長紅色疹子、水泡
- 伴隨劇烈搔癢
急性濕疹通常發作迅速,且症狀較為明顯,但透過適當治療可在短時間內緩解。
圖片來源 : Freepik
2️⃣ 亞急性濕疹
當急性濕疹反覆發作,未得到適當的治療,皮膚會發展到亞急性發炎期,這時候皮膚就不會像急性時期那麽濕濕的。
皮膚因角質層受損,無法鎖住水分,皮膚變得乾燥、出現暗紅色、脫皮、結痂等的症狀。
這時期的搔癢不如急性期的嚴重。
亞急性濕疹可能隨著時間推移而緩解或惡化,進一步發展為慢性濕疹。
圖片來源 : Freepik
3️⃣ 慢性濕疹
慢性濕疹的特點是皮膚長期受到刺激與反覆發炎,導致:
- 皮膚病變區域增厚、變硬,顏色變暗
- 皮膚表面出現苔蘚化(變得粗糙、紋理明顯)
- 皮膚長期乾燥龜裂、搔癢,搔癢時會掉鱗屑
- 搔抓後容易留下黑色色素沉澱或疤痕
與急性濕疹不同,慢性濕疹發作持續時間往往更長,通常不會引起明顯的腫脹,但可能影響生活品質,需要長期管理與適當護理。
濕疹常見的 5 大典型症狀
1️⃣搔癢難耐
說到濕疹,最讓人受不了的就是那個終日不停的搔癢感。
這種癢跟蚊子叮咬癢不一樣,是一種深層的、無時無刻不在的癢。
對於許多濕疹患者來說,這種癢感甚至會影響夜間的睡眠質量,進而影響日常生活。
長時間的搔抓還可能導致皮膚受損,形成厚皮或繼發感染。
💡 延伸閱讀:濕疹患者必看》3招濕疹止癢立即見效
圖片來源 :Pexels
2️⃣水泡與滲液
濕疹常因皮膚過度搔抓或裂口而讓細菌、病毒或真菌入侵,導致感染。
感染症狀包括皮膚水泡、滲出液體、乾燥痂皮、搔癢、疼痛、發燒等。
處理濕疹應避免搔抓,保持清潔及保濕,必要時使用抗生素或抗真菌藥物。
如症狀嚴重,應尋求醫生治療。
3️⃣皮疹
無論是異位性皮膚炎還是接觸性皮膚炎等不同類型的濕疹,都會以各種形式的皮疹表現出來。
這些皮疹可能看起來紅腫、發炎、有凸起,同時伴有乾燥、搔癢或疼痛。
如同前面講過的,在某些情況下,例如當濕疹部位發生感染時,皮疹甚至可能出現水泡,滲出液體等症狀出現。
圖片來源 : Freepik
4️⃣皮膚乾燥脫屑
濕疹患者的皮膚屏障較弱,易受到外界刺激如花粉、煙霧等觸發症狀。
雖然乾燥皮膚不會導致濕疹,但是,對於已經有濕疹風險的人來說,乾燥肌可能會引發濕疹的症狀發作。
當皮膚變得非常乾燥時,就容易出現裂痕和脫屑。
日常保濕和使用溫和保濕產品是管理這些狀況的關鍵。
如果症狀嚴重,應尋求專業醫療的幫助。
5️⃣皮膚增厚與色素沉著
濕疹不僅會造成皮膚搔癢,你可能還會注意到皮膚顏色有變化或者變得比較厚。
這些色素變化可能是皮膚變淺或變深,形成了不一樣的斑塊。
濕疹導致皮膚的色素減退,也就是皮膚上會出現比周圍皮膚更淺的斑塊,這在皮膚原本就較為深色的人身上更為明顯。
另一方面,濕疹的發炎反應也可能刺激皮膚產生更多黑色素,導致色素沉澱過度,使得某些皮膚區域顏色變得更深。
常見的情況是濕疹發作後,原本發炎的部位可能會留下較深色的斑塊。
如果經常抓,皮膚就可能變厚,稱苔癬化,是由於反覆的搔抓和摩擦造成的。
苔癬化的皮膚會變得粗糙、乾燥,有類似皮革的質地,抓痕明顯,有時皮膚也會呈現色素沉澱過度的情況。
圖片來源 : Freepik
哪些原因會加重濕疹症狀?
濕疹,其確切成因尚不清楚,但許多因素被認為可能觸發或加重症狀。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引發濕疹的原因:
🔸原因 1 :遺傳因素
如果你的父母或近親中有人患有異位性皮膚炎、哮喘或過敏性鼻炎,你患病的風險將增加。
某些遺傳突變會影響皮膚的屏障功能,使皮膚更容易受到外界物質的侵害,並導致保水能力下降。
🔸原因 2:免疫系統反應
濕疹患者的免疫系統對輕微的刺激或過敏原反應過度,例如塵蟎、花粉或某些食物。
這些通常無害的物質會被身體誤認為是外來入侵者,會引發皮膚發炎,進而出現濕疹的典型症狀,如紅疹和發癢。
圖片來源 : Freepik
🔸原因 3:環境因素
過敏原的接觸如肥皂、洗衣粉、寵物毛發、某些面料(如羊毛)、花粉等都可能誘發濕疹。
常見的環境因子包括:
- 花粉
- 灰塵
- 動物毛髮
- 特定食物
- 特定金屬
- 特定清潔劑
💡 延伸閱讀:濕疹食物有 8 種必須禁!吃錯恐加重發炎,快來檢查你的飲食!
而一些極端的溫度變化、低濕度(乾燥的空氣)或高濕度和高溫都可能使濕疹症狀加劇。
例如,在寒冷的日子進入有暖氣的房間,或在炎熱的夏日暴露於炎熱乾燥的空氣中,皮膚的溫度快速變化都可能觸發或加劇濕疹的癢感。
此外,高溫環境下的汗水也可能導致濕疹症狀惡化,因為汗液中的鹽分及其它物質會刺激已經敏感的皮膚,增加癢感和不適。
圖片來源 : Canva 自製
🔸原因 4:壓力
在一項調查顯示,壓力是引發濕疹的重要原因之一,有 57 % 的女性及 41 % 的男性表示,壓力會讓濕疹症狀惡化。
長期壓力會讓身體發炎反應增加,皮膚也變得更敏感、更難癒合,使濕疹症狀反覆發作,形成惡性循環。
圖片來源 : Canva 自製
4 招改善濕疹症狀,遠離濕疹困擾
第 1️⃣ 招 :做好保濕
濕疹患者的皮膚非常敏感,特別容易因乾燥而引起不適,因此做好保濕非常重要。
日常應隨身攜帶保濕乳液,尤其洗澡後趁皮膚還微濕時,立即塗抹,幫助鎖住水分。
即使平時,建議選擇滋潤效果強的乳液,並勤於補擦,特別是在冬季空氣乾燥時,更應該加強保濕,以避免皮膚缺水而加重濕疹症狀。
第 2️⃣ 招 :避開濕疹誘發因子
濕疹的七種不同類型,每種症狀不太一樣,但很多誘發因素卻是共同的。
要預防濕疹發作,關鍵是先找到自己的誘發原因。
常見濕疹誘發因子的包含:
✅ 食物過敏原
✅ 香水、清潔劑、肥皂等刺激性產品
✅ 環境因素(如溫度變化、二手煙)
平時注意記錄哪些因素會讓你出現癢、紅疹等症狀,接著盡量避開或減少接觸,就能降低濕疹發作頻率,讓皮膚更穩定、舒服。
圖片來源 : Canva 自製
第 3️⃣招 :保持乾爽
濕疹最怕潮濕環境,尤其是穿著濕衣服或待在潮濕的空氣裡,皮膚容易發癢、紅腫,甚至引發嚴重的濕疹發作。
下雨、流汗或衣服濕了,要儘快擦乾身體、更換乾爽的衣服,特別像是運動流汗後,務必馬上擦乾身體。
第 4️⃣ 招 :適當排解壓力
想要改善濕疹,除了皮膚保養,還要注意壓力管理,像是適時休息、多做戶外活動、適當運動,或練習深呼吸、冥想,減輕壓力並穩定情緒,都有助於減少濕疹的發作次數與嚴重程度。
圖片來源 : Canva 自製
掌握濕疹症狀以改善生活質量
了解濕疹症狀,有助患者及早識別和正確處理這些症狀,從而避免情況惡化。
這一認識同樣重要於指導患者如何調整日常護理和治療方案,以應對濕疹的不同表現形式,有助減少濕疹發作的頻率和嚴重度,改善患者生活質量,並減少因濕疹導致的心理壓力和社交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