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維持健康、增肌減脂或提升體能表現?

掌握三大營養素素(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比例是關鍵!


建議攝取比例為:碳水化合物 45-65%、蛋白質 10-35%、脂肪 20-35%,這樣的分配能確保能量穩定、肌肉維持,並避免脂肪囤積。

那麼,這些比例該怎麼換算成「每天應該吃多少食物」呢?

假設每日熱量需求為 2000 大卡,碳水、蛋白質、脂肪該吃多少克?

內文詳細解說計算方式與實際飲食搭配教學,帶你快速上手!

三大營養素是什麼? 怎麼吃最健康? 搞懂好碳水、好油、好蛋白一次到位!

碳水化合物 (Carbohydrates)

碳水化合物 (Carbohydrates) 是人體最主要的能量來源,能夠迅速轉換為可利用的能量,供應大腦、肌肉與細胞運作,維持代謝與運動表現。

當我們攝取碳水化合物時,身體會將其轉化為葡萄糖,這些糖分可立即提供能量,或儲存在體內以備日後使用。

碳水化合物

圖片來源 : Freepik

單純碳水化合物 vs 複合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可分為「好碳水」與「壞碳水」,攝取正確才能穩定血糖、提供持久能量!

類別特性常見食物
❌單純碳水化合物(單醣、雙醣類)又稱「」碳水結構簡單,由一至兩個糖分子組成,能迅速被吸收,容易造成血糖短時間內劇烈波動白糖、含糖飲料、汽水、糖果、甜點、白麵包
✅複合碳水化合物(澱粉、纖維質)又稱「」碳水結構複雜,由較長的糖鏈組成,消化時間較長,能穩定血糖,延長飽足感全穀類、豆類、糙米、燕麥、地瓜

🔍 如何選擇「好」的碳水化合物?

優先選擇「好碳水」,如全穀類與豆類,這些食物富含膳食纖維,有助於消化、血糖穩定,提供穩定能量。

避免「壞碳水」過量攝取,如精緻糕點、含糖飲料等,因為這類食物缺乏纖維,易導致血糖波動、飽足感降低,甚至增加肥胖與糖尿病風險。

優「好碳水」「壞碳水」

圖片來源 : Pexels

蛋白質(Protein)

蛋白質 (Protein) 是人體組織的重要構成成分,不僅是肌肉、皮膚、頭髮、血液等的主要材料,還參與酵素、荷爾蒙與代謝機制,影響身體各項功能。

蛋白質由胺基酸組成,人體可自行合成 11 種胺基酸,但有 9 種「必需胺基酸」 無法自行製造,必須透過飲食補充。

蛋白質分類 1 : 完整蛋白質 vs. 不完整蛋白質

類別特性常見食物來源
完整蛋白質含有所有必需胺基酸,能提供身體完整營養家禽、雞蛋、牛肉、豬肉、鮭魚、大豆、藜麥
不完整蛋白質缺少部分必需胺基酸,需搭配其他蛋白質攝取扁豆、堅果、豆類、全穀類

雖然植物性蛋白質多屬不完整蛋白質,但透過互補攝取(如豆類搭配全穀類),同樣能獲取足夠的必需胺基酸。

蛋白質

圖片來源 : Freepik

蛋白質分類 2 : 低脂蛋白質 vs 中脂蛋白質 vs 高脂蛋白質

蛋白質來源除了可依必需胺基酸含量分為完整蛋白質不完整蛋白質,也可依脂肪含量分為:

類別特性常見食物來源
低脂蛋白質富含優質蛋白,脂肪含量低一般魚類、蝦仁、雞里肉、雞胸肉
中脂蛋白質蛋白質含量高,但也含有中等量的脂肪全蛋、雞翅、傳統豆腐 、羊肉、豬腳
高脂蛋白質富含蛋白質,但伴隨較高的飽和脂肪與膽固醇加工肉類(香腸)、五花肉、牛腩、牛肉條

🔍 如何選擇優質蛋白質?

優先選擇低脂和中脂蛋白質,如魚類、去皮雞肉、蛋、豆腐,能提供優質蛋白並降低飽和脂肪攝取。

避免高脂蛋白質,如加工肉類(培根、香腸、熱狗)、高脂紅肉(肥牛、五花肉)和油炸肉類,這些食物雖富含蛋白質,但也伴隨過量的飽和脂肪與膽固醇,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

圖片來源 : Pexels

脂質(Fats)

許多人認為脂肪是不健康的,但脂質是人體不可或缺的營養素。

脂質不僅是能量儲存來源,還有助於細胞功能、器官保護、體溫調節,並促進脂溶性維生素(A、D、E、K)的吸收。

然而,攝取過量的飽和脂肪和反式脂肪,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風險。

因此,選擇健康的脂肪來源至關重要。

油脂

圖片來源 : Freepik

飽和脂肪 vs 不飽和脂肪 vs 反式脂肪

類型來源物理特性範例食物
飽和脂肪主要來自動物性食品室溫下呈固態紅肉、培根、奶油、椰子油、棕櫚油
不飽和脂肪主要來自植物性食品及部分動物食品室溫下呈液態,冷藏後仍可能保持液態橄欖油、酪梨、堅果、魚類(鮭魚、沙丁魚)、亞麻籽
反式脂肪部分天然存在於動物性食品,但主要來自加工食品室溫下呈固態人造奶油、氫化植物油、炸薯條、加工糕點、速食、餅乾、人造酥油

單元不飽和脂肪如橄欖油、酪梨和堅果,有助於降低壞膽固醇(LDL),保護心血管健康。

多元不飽和脂肪中的 Omega-3 脂肪酸,則可透過深海魚、亞麻籽等食物攝取,幫助減少發炎並維持代謝功能。

而飽和脂肪應適量攝取,雖然來自乳製品的飽和脂肪影響相對中性,但紅肉、奶油與椰子油過量攝取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

反式脂肪是最應避免的脂肪,如加工食品和氫化油,會提高壞膽固醇,增加發炎與動脈硬化風險。

衛福部自 2018 年 7 月 1 日起全面禁用不完全氫化油,禁止食品中添加反式脂肪。

🔍 如何選擇健康脂肪?

優先選擇不飽和脂肪,如堅果、橄欖油、酪梨等,有助於維持心血管健康。

適量攝取飽和脂肪,如乳製品與肉類,應控制攝取量,避免過量造成肥胖,影響健康。

避免反式脂肪,如加工食品、速食、餅乾,應減少食用以降低健康風險。

📌 健康的關鍵:少吃加工食品、避免反式脂肪,選擇健康脂肪來源。

為什麼要掌握三大營養素比例?

簡單來說,吃對食物,身體才會運作順暢!

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和脂肪就像人體的燃料、建材和潤滑劑,三者比例搭配得當,才能維持健康、維持體力,甚至管理體重。

原因 1 : 提供穩定能量,不易疲勞

不吃澱粉或澱粉吃太少,身體可能會沒力、容易頭昏,甚至影響工作效率。

反之,吃太多又可能讓血糖忽高忽低,導致容易餓、想吃甜食,形成惡性循環。

原因 2 : 幫助維持肌肉,避免變成「泡芙人」

蛋白質攝取不足,可能會導致肌肉流失,讓人看起來鬆垮沒精神。而適量的蛋白質能幫助修復身體組織,讓肌肉更緊實,運動後也不容易疲累。

原因 3 : 維持代謝,避免囤積脂肪

脂肪不是壞東西!

適量攝取好脂肪(如堅果、酪梨、魚油),幫助吸收脂溶性維生素,維持細胞功能。

相反,吃太多加工食品、速食、油炸物等,不僅影響心血管健康,還可能導致發炎、代謝異常及肥胖。

三大營養素比例怎麼分配?營養均衡的黃金公式!

美國醫學研究院(IOM)與美國農業部(USDA)提出的黃金比例建議如下:

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
碳水化合物蛋白質生酮飲食
45-65%10-35%20-35%
主要能量來源,應以全穀類、蔬菜、水果等富含纖維的食物為主幫助肌肉修復與生長,選擇魚類、瘦肉、豆類、蛋類等優質蛋白支持細胞功能與維生素吸收,應優先攝取堅果、橄欖油、酪梨等健康脂肪,減少飽和脂肪與反式脂肪

圖片來源 : Freepik

📌三大營養素比例的計算?

假設一位成年人每日熱量需求為 2000 大卡,那麼三大營養素的計算如下:

✅ 碳水化合物(45-65%)

  • 最低需求(45%):2000 × 0.45 = 900 大卡
  • 最高需求(65%):2000 × 0.65 = 1300 大卡
  • 每克碳水化合物提供 4 大卡,換算為:
    • 900 ÷ 4 = 225 克
    • 1300 ÷ 4 = 325 克

✅ 蛋白質(10-35%)

  • 最低需求(10%):2000 × 0.10 = 200 大卡
  • 最高需求(35%):2000 × 0.35 = 700 大卡
  • 每克蛋白質提供 4 大卡,換算為:
    • 200 ÷ 4 = 50 克
    • 700 ÷ 4 = 175 克

✅ 脂肪(20-35%)

  • 最低需求(20%):2000 × 0.20 = 400 大卡
  • 最高需求(35%):2000 × 0.35 = 700 大卡
  • 每克脂肪提供 9 大卡,換算為:
    • 400 ÷ 9 ≈ 44 克
    • 700 ÷ 9 ≈ 78 克
三大營養素碳水化合物
全穀物
蛋白質
雞蛋
脂肪
堅果
比例45-65%10-35%20-35%
以2000大卡為例225 克~325 克50 克~ 175 克44 克~78 克

圖片來源 : Freepik & Pixels

📌 你每天吃的碳水超標了嗎?100 克碳水這樣搭配剛剛好!

🔍 如何使用「食物代換表」來計算碳水化合物?

如果你想知道每天攝取的碳水化合物(Carbs) 來源,「食物代換表」 是最實用的工具之一!

它能幫助你將不同食物換算成等量的營養成分,讓你知道怎麼分配飲食。

🔍 什麼是食物代換表?

✅ 「食物代換表」是用來幫助我們計算不同食物的營養素含量,特別是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和脂肪。

✅ 它將常見食物分成不同類別(如:全穀雜糧類、乳品類、豆魚蛋肉類、蔬菜類等),並統一以「1 份」作為標準單位,讓不同食物能夠互相對照,方便計算。

✅ 在全穀雜糧類中,1 份大約提供 15 克碳水化合物,這個概念很重要,因為你可以根據它來規劃你的飲食攝取量。

📌 例子:如何用食物代換表計算 100 克碳水?

📍 1 份全穀雜糧類 = 15 克碳水
如果 1 碗白飯(160g)= 4 份全穀雜糧類,那它含有 4 × 15 = 60 克碳水。

📍 1 份水果類 = 15 克碳水

如果1個小蘋果=1份水果類,那它含有 1 × 15 = 15 克碳水。

📍 1 份乳品類 = 12 克碳水

如果2杯低脂奶(480毫升) =2份乳品類,那它含有 2 × 12 = 24 克碳水。

所以如果你要攝取約 100 克碳水,換算成食物的話,你可以這樣搭配:

白飯小蘋果 低脂奶
1 碗1個2杯
白飯蘋果牛奶
60g 碳水15g 碳水24g 碳水

圖片來源 : Freepik & Pixels

共約 100 克的碳水。

掌握三大營養素比例,吃得均衡更健康!

想要維持良好的身體狀態與充沛的精神,不是靠節食或極端飲食法,而是回到最基本的原則——均衡攝取三大營養素: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與脂肪


每一種營養素在身體中都有不同的角色與功能,只有搭配得當,才能真正發揮「吃對食物」的力量。

只要透過簡單的三大營養素比例計算(如 45% 碳水、35% 蛋白質、20% 健康脂肪),再配合聰明的食材選擇,例如選擇全穀類取代精緻澱粉、優質蛋白質如豆腐或雞胸肉、以及健康脂肪如酪梨和堅果,就能讓你輕鬆吃出健康與活力。

養成這樣的飲食習慣,不僅對體重管理有幫助,更是長期維持健康、預防慢性疾病的關鍵。

從今天開始,用正確的營養比例照顧自己,每一餐都為健康加分!

參考資料 :

  1. How Protein, Fat, and Carbohydrates Fuel Your Body
  2. What to know about protein, carbs and fats
  3. Macronutrients: What They Are, and Why They’re Important
  4. Exercise and the Institute of Medicine recommendations for nutrition
  5. How to Find Your Best Macronutrient Rat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