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經常感到注意力難以集中,工作效率大打折扣?或是隨著年齡增長,記憶力逐漸衰退,甚至開始擔心心血管健康?別擔心,這些都是現代人常見的困擾!魚油,這個來自深海的健康寶藏,富含 Omega-3 脂肪酸,能有效解決你的煩惱,本文將由專業營養師揭秘魚油的 10 大功效,告訴你如何透過每天一顆魚油,輕鬆提升 5 倍專注力,重拾健康活力!

認識魚油

市面上的魚油產品琳瑯滿目,但基本上可以從以下幾個面向來區分:

魚油的來源:

深海魚油

這是最常見的魚油種類,主要從深海魚類(如鮭魚、鯖魚、鯡魚、沙丁魚等)的脂肪中提取深海魚油富含 EPA 和 DHA ,這兩種 Omega-3 脂肪酸被稱為「必需脂肪酸」對人體健康有益,但人體無法自行合成,必須從飲食中攝取。

藻油

藻油是從海洋藻類中提取的魚油,特別適合素食者或對魚類過敏的人,由於是植物性來源,也較不用擔心海洋重金屬汙染等問題。

魚油的型態:

從魚身上萃取出來的魚油,需要經過一些「加工」淬煉成以下三種型式,才能讓裡面的 Omega-3 脂肪酸更容易被人體吸收。

魚油的三種類型優缺點比較表

魚油類型特點說明優缺點
TG 型(三酸甘油酯型)天然魚油的形態,Omega-3 以三酸甘油酯形式存在優點:吸收率佳
缺點:EPA 和 DHA 濃度較低
EE 型(酯化型)經過酯化處理的魚油,Omega-3 以酯化形式存在優點:EPA 和 DHA 濃度高
缺點:吸收率較低
rTG 型(再酯化型)將EE型魚油再次酯化為 TG 型優點:高濃度且高吸收率
缺點:價格較高

市面上的魚油產品,EPA 和 DHA 的比例有所不同,可以根據個人需求做選擇:想要加強心血管保健的人可以選擇 EPA 較多的魚油;加強腦部和眼睛保健可以選擇 DHA 較多的魚油;一般日常保健則選擇比例均衡的魚油即可。

10 大『魚油的功用』及適用族群報你知!

魚油的功用有哪些呢?

魚油的功用 1: 守護心血管健康

EPA 能夠有效降低血液中的三酸甘油酯濃度,減少動脈硬化的風險,並抑制血小板凝集,預防血栓形成,進而降低心臟病和中風的風險。DHA 則有助於維持血管彈性,穩定血壓

魚油的功用 2:提升大腦認知功能

DHA 有助於促進腦部神經細胞的發育,提升學習能力記憶力,孕婦如果在懷孕期間補充魚油,有助於胎兒的腦部發育。成年後,DHA 能維持腦部細胞膜的健康,延緩認知功能衰退,預防阿茲海默症等疾病。

魚油的功用 3:緩解慢性發炎反應

EPA 能夠抑制發炎反應,減輕關節疼痛和腫脹,對於關節炎患者、皮膚敏感者或有慢性發炎問題的人來說,魚油有助於緩解炎症。

魚油的功用 4:改善眼睛乾澀與黃斑病變

DHA 是視網膜的重要組成成分,有助於維持視網膜細胞的健康,預防黃斑部病變的發生,對於長時間使用 3C 產品的現代人來說,魚油有助於舒緩眼睛疲勞,維持視力清晰。此外,EPA 具有抗發炎作用,能改善乾眼症狀,維持眼睛濕潤。

魚油的功用 5:改善情緒與心理健康:

Omega-3 能夠影響腦部神經傳導物質的平衡,調節情緒,減輕壓力。此外,魚油還能促進腦部血液循環,有助於維持情緒穩定。對於情緒低落、壓力大或有憂鬱傾向的人來說,補充魚油有助於改善情緒和心理健康。

魚油的功用 6:強化運動表現與肌肉修復

Omega-3 促進肌肉蛋白質合成,提高肌肉生長效率,增強耐力和氧氣利用率。對於運動員和健身愛好者來說,補充魚油有助於提升運動表現,縮短恢復期。

魚油的功用 7: 延緩皮膚老化與濕疹改善

Omega-3 有助於保持皮膚水分,改善皮膚屏障功能,減少乾燥和發炎現象;魚油中的抗氧化成分能有效對抗自由基對肌膚的損害,減緩衰老過程,並降低皺紋與細紋的生成,魚油還能促進皮膚細胞再生,改善皮膚彈性和光澤。

魚油的功用 8:穩定血糖與代謝症候群

魚油可提升細胞膜胰島素受體敏感度,第二型糖尿病患者補充後,空腹血糖值下降 11.3%,餐後服用以平衡血糖波動,搭配鉻、鎂礦物質更能調節食慾激素可以減少內臟脂肪堆積

魚油的功用 9:促進兒童神經發展與學習力

孕婦在懷孕期間補充魚油,有助於胎兒腦部和視力發育,DHA 是胎兒腦部和視網膜發育的重要營養素,Omega-3 還能降低早產風險,促進胎兒健康成長。

魚油的功用 10:提升免疫力與抗過敏

Omega-3 能夠影響免疫細胞的活性,有助於調節免疫系統功能,增強抵抗力

適用人群:

1.心血管疾病高風險族群:有高血脂、高血壓、動脈硬化等患者,可藉由魚油降低三酸甘油酯,維護心血管健康。

2.有腦部保健需求的人:學生、上班族、老年人補充 DHA 可以提升記憶力、專注力,預防認知功能衰退。

3.眼睛保健需求者:長時間使用 3C 產品和老年人都可以藉由 DHA 補充,維護視網膜健康,預防黃斑部病變。

4.關節炎患者:魚油中的 EPA 具有抗發炎作用,有助於舒緩關節疼痛。

5.孕婦:在懷孕期間補充魚油,有助於胎兒的腦部和視力發育。

如何正確的選擇魚油與使用注意事項

副作用與禁忌:

常見副作用:魚腥味、消化不良、腹瀉等。

禁忌:對魚類過敏者、凝血功能異常者、近期進行手術者,應避免或謹慎使用,正在服用抗凝血藥物的人,應在使用魚油前諮詢醫生。

注意事項:高劑量魚油可能增加出血風險,應注意劑量,要注意的是魚油與部分藥物可能產生交互作用,應諮詢醫師或藥師。

魚油選購指南

面對市場上琳琅滿目的魚油產品,選購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觀察 EPA 和 DHA 的含量:優質魚油應清楚標示 EPA 和 DHA 的確切含量,兩者總和最好在每劑量 500 毫克以上

2.選擇魚油型態:魚油型態的吸收率:rTG 型 >TG 型 > EE 型,建議可以選擇 rTG 型魚油具有高濃度和高吸收率

3.檢查純度:選擇經過分子蒸餾或超臨界萃取的產品,以減少重金屬和污染物

4.查看氧化程度:優質魚油應有過氧化值(PV)和酸價(AV)等指標,表明新鮮度

5.選擇信譽良好的品牌:尋找第三方機構認證的產品

魚油並非萬靈丹,應搭配均衡飲食和健康生活習慣,在補充魚油前,最好諮詢醫師或營養師的建議,希望這些資訊能幫助您選擇到適合自己的魚油產品,並正確使用,維護身體健康。

這樣吃讓魚油效果加倍!

什麼時候吃魚油效果最好?

魚油可以在一天中的任何時間服用,但建議隨餐服用,尤其是與含脂肪的食物一起吃可以提高 Omega-3 脂肪酸的吸收。

魚油怎麼吃/吃多少?

如果是一般成人,建議每天攝取 250-500 毫克的 EPA 和 DHA;但如果是有特定健康需求(如心血管疾病),可能需要更高的劑量,應諮詢醫生以獲得個人化建議。

跟什麼一起吃效果更好?

魚油與含脂肪的食物一起服用可以提高吸收率,像是堅果、種子、酪梨或橄欖油;盡量避免與高纖維食物同時食用,因為纖維可能會干擾脂肪的吸收。

魚油知識大補帖:常見問答一次搞懂,健康加分

魚油 VS 植物性 Omega-3:哪個更好?

魚油就像是直接提供我們需要的「成品」—— EPA 和 DHA,身體可以直接利用。而植物性 Omega-3 主要來自 ALA(α-亞麻酸),存在於亞麻籽、奇亞籽、紫蘇籽等植物中,它們提供的是 ALA (α-亞麻酸),一種 Omega-3 的「原料」,人體需將 ALA 轉化為 EPA 和 DHA 才能發揮功效,轉化過程的效率極低。

因此純素者若想獲得足夠的 DHA,建議選擇海藻油,這是唯一能直接提供 DHA 的植物來源,簡單來說,如果你想要有效率地補充 Omega-3,魚油或藻油會是比較好的選擇。而植物性 Omega-3 雖然也是一個選擇,但身體需要花比較多力氣去轉換,效果也比較有限。

常見問題FAQ

Q1:魚油會不會有魚腥味?如何避免?
A:優質魚油經過精製後腥味應該很小。如出現腥味,可考慮選擇帶有檸檬或薄荷風味的產品,或改用腸溶衣包覆的膠囊,在飯後服用也能減輕可能的腥味。

Q2:每天最多可以吃多少魚油?
A::一般健康成人每日魚油攝取上限約為 3000 毫克 EPA+DHA,超過此量可能增加出血風險或產生其他副作用,有特殊疾病的患者應遵醫囑調整。

Q3:孩子可以吃魚油嗎?
A:可以,兒童吃魚油對腦部發展和注意力特別有幫助,建議選擇專為兒童設計的產品,並諮詢兒科醫生建議。

Q4:魚油需要冷藏保存嗎?
A:魚油容易氧化,最好存放在陰涼乾燥處,開封後的液態魚油建議冷藏保存以延長保質期。膠囊形式的魚油如果家中環境溫度不超過 25°C,通常不需冷藏。

Q5:吃素的人如何補充 Omega-3?
A:素食者可選擇藻油補充劑(直接含有DHA)或富含 ALA 的食物如亞麻籽、奇亞籽、核桃等,由於植物來源的 ALA 轉化效率低,可能需要較高劑量才能達到相同效果。

掌握魚油的功用,為你的健康加分!

透過本文的詳細解析,相信您對魚油的功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魚油的多元功效為我們的健康帶來全方位的守護,但是魚油並不是萬靈丹,均衡的飲食、規律的作息和適度的運動同樣重要哦!

在現代忙碌的生活中,我們常常忽略了身體發出的警訊。長時間使用 3C 產品、高壓的工作環境、不規律的飲食習慣,都在悄悄地消耗我們的健康,所以我們更應該重視日常保健,為自己的健康打下堅實的基礎。請記住,無論您是什麼身份,照顧健康都是一生的功課,讓我們從今天開始,為自己的健康負責!

參考資料

1.Can fish oil supplements help you control blood sugar? Here’s why a Brazilian study holds out hope

2.Omega-3 fatty acids linked to reduced cancer risk, highlighting potential benefits of fish oil

3.Omega-3s for heart health? Exploring potential benefits and ris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