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民健康署調查顯示,高達50.8%的18歲以上成年人有過重及肥胖情形,顯示出減重是現今社會的一大課題。嘗試過很多減重方法,但成效不明顯嗎?其實減重不難,難的是毅力不夠。或許可以嘗試透過埋線減重來輔助,讓減重過程更省力。這是目前許多中醫師推薦的減重方法,方便且副作用低,本篇文章將與你分享重要的 4 大注意事項,邀請你透過中醫埋線減重,恢復好身材!
什麼是埋線減重?
(圖片來源:Photo by Huha Inc. on Unsplash)
1.埋線減重的原理
「埋線」的原理是,使用西醫手術縫合用,可被人體吸收的羊腸線,透過中醫針灸的方法,以特殊工具將羊腸線埋入人體穴道。在羊腸線尚未被人體吸收前,可持續性的刺激穴道,有效降低食慾(少吃)、促進代謝(提高基礎代謝率)進而達到控制體重的效果。但並不會一次就見效哦!
2.埋線減重的好處
可以從三個方面來看,一是效率安全;二是局部雕塑;三是促進健康。
2.1 效率安全:埋線操作相較於傳統針灸的時間短,且由專業中醫師進行操作,大多的中醫診所也會使用一次性(拋棄式)的醫療器具,省時便利且兼顧安全衛生。針對日常上班及照顧家庭忙碌的人,這是一個值得被選擇的減重方法。
2.2 局部雕塑:中醫師會依個人情形不同,而給予不同的建議。比如長時間久坐的人,通常腿部或腰部會較容易堆積脂肪,透過埋線可以做到「局部雕塑」,不但可以減重而且還能讓「想瘦的部位」看起來更勻稱。
2.3 促進健康:埋線可說是很好的減重輔助方法,透過對穴道的持續刺激,可以幫我們降低食慾(減少熱量),以及促進新陳代謝,活化生理機能。
3.埋線減重的副作用
雖然埋線適合絕大多數人,但在施作後,因每個人體質不同、生活作息、及生活習慣不盡相同,而需要留意以下幾個現象:
3.1 淤青出血:因為方法和針灸很類似,可能會淤青,或微量出血,若有上述情形,可透過冰敷消腫後再熱敷,須要注意保持埋線部位的清潔及乾燥,避免感染或發炎。
3.2 肌肉痠痛:因為埋線會持續的刺激穴道,所以局部可能會有痠痛、脹或麻的感覺,若是出現肌肉痠痛感覺,也可以透過熱敷緩解。
3.3 硬塊堆積:而埋入穴道的是羊腸線,每個人吸收代謝的速度皆不同,若是代謝較差的人,用手去碰觸埋線處,會覺得有小硬塊,但硬塊仍會慢慢代謝,建議主動諮詢醫師。
那些人不適合埋線?
1.慢性心血管疾病者
如:高血壓、高血脂或心血管疾病患者,因埋線會持續刺激穴道,促進身體代謝,所以容易有心跳加快或是血壓上升的情形,會造成身體負擔。
2.皮膚相關疾病
如:蟹足腫體質、容易過敏者、糖尿病患者。若有蟹足腫體質或皮膚容易過敏者,在埋線前,建議須確認是否對線材有過敏反應,並諮詢醫師專業建議,若沒有確認過敏反應而直接施作,發炎的程度可能無法預估、且容易造成感染風險。另外,因為糖尿病患者的傷口癒合速度較一般人慢,也可能無法癒合,埋線後容易發生感染,甚至傷口潰爛,故不適合埋線。
3.免疫力低落或免疫系統疾病者
如:正在接受化療的患者、紅斑性狼瘡、或其他有免疫系統疾病者,因埋線會有小傷口,上述兩種類型的患者對於傷口的癒合能力也較一般人弱,導致感染風險較高,同時因為埋線是從外部植入線材,有免疫系統疾病者可能身體的反應會較一般人劇烈,故不適合埋線。
4.懷孕或哺乳中的女性
因埋線後,持續性的刺激穴道可能會導致子宮收縮,除了孕婦會有不適反應外,可能會增加流產風險;若正值哺乳中,也可能會影響母乳的分泌量及品質,故不適合埋線。
5.具血液疾病者
如:白血病、具血小板減少症狀、或因疾病而服用抗凝血藥物者,因埋線後會有淤青、小出血的情形,可能會造成淤青不易消散或是持續出血的風險,故也不適合埋線。
對象 | 不適合埋線原因 |
慢性心血管疾病 | 穴位刺激可能造成心跳加快、血壓上升,造成心血管負擔 |
皮膚相關疾病 | 感染的風險會較一般人高且植入過程可能不易或傷口發炎較易加重 |
免疫相關疾病 | 感染的風險會較一般人高,傷口較不易癒合 |
孕婦或哺乳中 | 穴位的刺激可能會造成子宮收縮或其他不適的反應 |
血液疾病者 | 埋線造成的淤青不易消散或影響凝血,會有持續出血的風險 |
埋線減重的注意事項
(圖片來源:Photo by Jannis Brandt on Unsplash)
1.埋線後的護理方式
為避免感染及發炎,埋線後 8 小時內應盡量避免碰水,且 3 天內不可泡澡、泡溫泉或游泳、運動、SPA按摩,保持傷口乾燥清潔。埋線後 1 小時內勿進食,飲食也應盡量清淡,減少刺激性食物,例:酒精;也應避免容易引起過敏的食物,例:海鮮等。並提醒自己要多喝水,每日至少喝足2000 c.c. ,以協助身體代謝。
2.搭配飲食
建立以原型食物為主,意指未經加工、無化學添加物的食物。以水煮、蒸、滷為主,避免油炸,同時也建議戒除含糖飲料、或高糖高熱量的糕餅及零食。三餐須定時定量,且每天飲用足夠的白開水。練習調整飲食的順序,先喝湯 > 吃青菜 > 吃肉 > 吃飯,進食時,也應細嚼慢嚥,避免飲食過量。當然,偶爾會想要吃點心零食,記得優先選擇熱量低且蛋白質含量高的食物,例:水煮蛋(茶葉蛋)、無糖豆漿。
3.搭配運動
要瘦而且還要瘦的好看!埋線減重就必須搭配運動,尤其運動也可促進身體循環,增加基礎代謝率,當然若是要「瘦的好看」,可以針對局部雕塑的位置搭配相對應的伸展動作、重量訓練以鍛練肌群。例:想瘦大腿可搭配深蹲訓練;想瘦手臂可以向上舉水瓶,正確的訓練方法及姿勢,建議諮詢專業教練。
4.搭配中藥調整
埋線減重多久會看到效果?這是大家最關心的話題。實務上,因個人體質不同,使用了同樣的減重方法,但達到目標所需花費的時間和金錢,卻不一定相同,前方有提到,減重要有效也需搭配充足睡眠、運動及飲食。若有失眠或不易入睡的困擾,或是體內溼氣重易水腫也會影響減重的成效,所以在埋線減重中,讓中醫師把脈問診以對症下藥,服用合適的中藥搭配埋線,才會讓減重更順利。
(圖片來源:Photo by Jonathan Borba on Unsplash)
「埋線減重」是減重過程中的輔助方法之一,記得搭配良好的飲食及運動,效果才會更好!
好的減重方法,會讓你在過程中養成好習慣且不易復胖,在埋線減重期間,醫師團隊會依據個人體質和健保狀況進行診斷和規劃,並提供飲食清單建議,於每周回診中,測量與記錄你的體重、體脂變化(部份診所備有InBody身體組成分析儀),陪伴你檢討及調整飲食,當然個人也需要培養規律的作息,有充足且良好的睡眠也會有助於減重成效,再加上每周定時定量的運動,如此一來,我們除了看見體重計上的數字下降外,也能有效控制體脂,達到減重又不復胖的成果。
參考資料: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新聞稿-中醫埋線 減重雕塑 重回健康
高宗桂、梁淑梅(2011)。穴位埋線減肥法的臨床評估。臺灣中醫科學雜誌,6(1),46-51。https://doi.org/10.29810/SJTTCM.201109.0005
陳潮宗(2006)。淺述穴位埋線瘦身法。台灣中醫臨床醫學雜誌,12(2),290-293。https://doi.org/10.6968/TJCCM.200512.0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