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Photo by Sander Sammy on Unsplash


如果你曾經發現自己整夜難眠、難以入睡或是整晚醒來多次,這都很有可能是失眠的徵兆。失眠會讓你一整天都感到疲憊,甚至會影響你身體和情緒的健康。

根據亞洲睡眠協會調查指出,台灣有五分之一的成年人為失眠所苦,更有高達八成的中年人(45 至 65 歲間)有睡眠障礙。另外據健保署統計,國人安眠藥用量已突破 10 億顆,疊起來的高度大約是 4170 座 101 大樓。(資料來源

失眠已成為我們不可忽視的重要議題。畢竟我們人的一生大概有三分之一的時間都花在睡眠上,因此如何睡得好值得我們好好關注,長期擁有良好的睡眠品質才能讓我們的生理、心理與情緒都變得更健康。

本文將帶你認識失眠的定義與原因,以及它可能對身心帶來的損害,也會提供 12 個失眠解決方法提供參考,幫助你改善失眠問題,睡得更安心。

認識失眠

失眠的定義

失眠是一種常見的睡眠障礙,指的是難以入睡與維持睡眠或過早醒來,導致白天感到疲倦、注意力不集中和情緒不穩定等問題。

美國精神醫學會(DSM-IV)對於睡眠障礙的診斷為每週至少出現三天的睡眠困難,且持續時間超過一個月,並且會造成主觀的疲憊、情緒不穩定或注意力不集中等問題。而世界衛生組織(WHO)在其國際疾病分類(ICD-10)中也對失眠有類似的定義,強調睡眠問題必須造成明顯的困擾和影響日常生活。

失眠有哪些類型?

入睡困難型:

通常指上床後難以入睡,需要超過30分鐘以上才能入睡,通常由焦慮、緊張或身體不適引起。

維持睡眠困難型:

會在夜間經常醒來,無法保持深度睡眠,或是睡眠品質差,經常處於淺睡狀態。

早醒型:

會在預定起床時間之前就醒來,並且通常難以再次入睡,這可能與生理時鐘失調或情緒困擾有關。

混合型失眠:

結合了前面幾種失眠形式,可能會同時經歷入睡困難、維持睡眠困難和早醒等狀況。

另外,失眠依照持續時間也可以簡單分成短期性失眠慢性失眠。短期性持續時間少於一個月,通常由可識別的壓力或環境變化引起;慢性則是每週至少發生三次,且持續超過三個月,通常涉及多種複雜的原因。

失眠的原因?

以下是常見的一些失眠原因。了解造成失眠的緣由,有時才能幫助我們找到更適合的失眠解決方法。

1.心理因素

工作、學業、家庭或財務等各種壓力都可能影響自律神經和思緒而讓人難以入睡。入睡前過多的思考和擔憂也會干擾睡眠。另外焦慮症、憂鬱症或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等心理健康問題也會是導致失眠。

2.生活習慣

不規律的作息、睡前使用電子設備(如手機或電腦)、在床上進行非睡眠相關活動(如工作或看電視)、睡前過於劇烈的運動等,這些都會對睡眠造成影響。

睡前攝取咖啡因、尼古丁或酒精會影響睡眠品質,晚餐進食過多也可能導致胃部不適,影響入睡。

3.環境因素

睡眠環境不佳像是有噪音、光線過強、溫度不適宜或床鋪不舒適等都可能干擾睡眠。跨時區的旅行或輪班工作也會打亂生理時鐘,造成失眠。

4.生理因素

女性在月經週期、懷孕或更年期期間,由於荷爾蒙的變化,可能也會導致失眠的出現。

5.疾病與藥物

慢性疾病像是纖維肌痛、關節炎、胃食道逆流、甲狀腺功能亢進、帕金森氏症等可能導致睡眠困難。某些抗憂鬱藥、高血壓藥或含咖啡因的非處方藥也都可能引起失眠。

6.年齡與其他因素

隨著年齡增長,睡眠模式改變,老年人更容易出現失眠。如果遭遇會帶來心理壓力的事件如親人過世、離婚或失業等重大生活事件也可能引發短期或長期失眠。

圖片來源:Photo by Kinga Howard on Unsplash

失眠的影響與自我評估

失眠造成的損害

生理層面

長期失眠會削弱免疫系統,使身體更容易感染病毒和細菌,增加感冒及其他疾病的風險。持續的睡眠不足也會導致高血壓、心臟病和中風等心血管疾病的患病機會上升。

失眠會影響荷爾蒙分泌,導致體重增加、血糖異常,甚至增加糖尿病的風險。另外睡眠不足也會加速腦細胞老化,可能引發神經衰弱、記憶力減退,增加罹患阿茲海默症的機會。

心理層面

失眠將導致情緒不穩定,增加焦慮、抑鬱的風險,並可能引發易怒或情緒失控。此外也會造成認知功能下降,影響專注力、判斷力和記憶力,降低工作效率和學習能力。

生活品質

失眠將導致白天精神不振、疲倦,影響日常生活和工作表現。情緒波動和專注力下降可能影響人際關係,甚至引發家庭矛盾或婚姻問題。

失眠同時會導致皮膚暗沉、眼袋明顯、早衰等外觀問題,對於愛美的女性影響顯著。

如何評估自己是否失眠?

要如何評估自己是否失眠,除了可以透過上述提到的失眠類型和自身的睡眠狀態進行對照,也需要察看頻率和持續時間,每週出現幾次以及持續時間多長,還有觀察白天是否出現注意力不集中和情緒波動等情形,必須同時滿足數個條件,才會真正被判定為失眠。

另外,也有一些自我評估方法可以提供參考:

睡眠日誌

我們可以透過記錄自己的睡眠模式,包括「入睡時間和醒來時間」、「夜間醒來的次數及持續時間」、「早晨醒來後的感受」、「白天的精神狀態」等資料,這有助於了解睡眠問題的具體模式,並為專業醫師提供參考。

333 原則

要初步判定是否為失眠,可以透過臨床上常用的「333 原則」,指的是在床上躺著到進入睡眠狀態,需要至少 30 分鐘或以上,且每週有超過 3 天都這樣,並已持續 3 個月。

問題回答

透過快速回答幾個跟睡眠相關的幾個簡單問題,可以幫助評估失眠的嚴重程度,例如:

是否經常需要超過30分鐘才能入睡?

是否經常在夜間醒來,且難以再次入睡?

是否經常比預定時間早醒,且無法再入睡?

即使睡眠時間足夠,是否仍感到疲倦或精神不振?

若對於自己是否患有失眠還是感到懷疑或不確定,可以進一步去尋求專業醫療協助,進一步進行睡眠檢查,透過專業儀器的檢測確認是否有睡眠障礙,或是進行心理評估,了解是否存在焦慮、抑鬱等心理因素而成為失眠的潛在原因。

12 個失眠解決方法幫助你好好入睡

若評估後,發現自己確實有失眠的狀況,就可以開始採用一些失眠解決方法看看。以下分享12 個方法提供參考,大致上可以從生活習慣的調整,以及放鬆自己身體與心理的狀態這 2 個面向去著手。

失眠解決方法-生活習慣調整

1.固定作息時間

保持每天固定的睡眠和起床時間,即使是假日也不例外,這樣能夠幫助穩定生理時鐘。規律的作息可以讓身體形成自然的睡眠習慣,減少入睡困難的情況。

2.避免睡前使用電子產品

對於習慣大量使用電子產品的現代人來說,這或許相當不容易,但這可能也是會有效改善睡眠的失眠解決方法。

睡前使用手機、電腦或觀看電視等會影響視網膜感光神經,藍光刺激會抑制褪黑激素的分泌,導致入睡困難,電子產品的內容也會因著聲光刺激讓大腦保持活躍,進而影響睡眠,建議在睡前 1 至 2 小時內都避免使用電子產品。

圖片來源:Photo by Nubelson Fernandes on Unsplash

3.適度運動

每天進行適量的運動,例如快走、瑜伽或游泳等,有助於促進睡眠。不過,應該避免在睡前 3 小時內進行劇烈運動,因為運動會刺激腎上腺素分泌,會讓人更難以入睡。建議將運動安排在早晨或下午,這樣能幫助調節生理時鐘。

4.避免咖啡因和酒精

咖啡因會刺激中樞神經系統,影響入睡和睡眠深度,因此盡量避免在下午 3 點後攝取含咖啡因的飲品,如咖啡、茶或能量飲料。另外雖然酒精或許能讓人感到放鬆,但它會干擾睡眠結構,導致淺眠或容易在夜間醒來。

5.減少睡前飲食

避免在睡前 2 小時內進食,尤其是高脂肪、高糖份或刺激性的食物,因為消化系統的活躍會影響入睡。如果真的需要進食,可選擇溫牛奶或香蕉等含有色胺酸的食物,這些食物有助於促進血清素分泌,幫助入睡。

6.減少午睡時間

若白天感到疲倦,可以在中午時間小睡 20 至 30 分鐘,但盡量避免超過這個時間長度,並且不要在下午 3 點後午睡,否則都可能會影響到晚上的睡眠。適度的午睡可以幫助恢復精力,但過長的午睡一般來說會干擾夜間睡眠。

失眠解決方法-身體與心理的放鬆

7.創造舒適的睡眠環境

確保臥室環境是適合睡眠的,包括保持房間安靜、黑暗和涼爽。可以使用遮光窗簾、耳塞或白噪音機來減少外界干擾,並將室溫盡可能維持在約 18 到 22℃ 的舒適範圍。另外,記得選擇適合的枕頭和床墊,避免因不適的寢具影響睡眠品質。

8.睡前放鬆活動

睡前進行放鬆的活動,例如閱讀一本輕鬆的書、聽舒緩的音樂或進行冥想,可以幫助身心進入放鬆狀態。這些活動能降低壓力荷爾蒙的分泌,為入睡做好準備。

在睡前盡量避免進行需要高度專注或刺激性的活動,因為這些活動會讓大腦保持活躍,進而影響入睡。

9.睡前泡澡或泡腳

睡前泡個溫水澡或泡腳能夠促進血液循環,幫助身體放鬆,為入睡做好準備。水溫應該控制在約 37 到 40℃,時間約 15 至 20 分鐘即可。這種方法能降低交感神經的活躍度,讓身體更容易進入睡眠狀態。

10.使用助眠穴道按摩

透過按摩特定穴道,例如神門穴(手腕橫紋與小指下延伸交界處)、內關穴(手腕橫紋往手肘方向約三指寬處)或合谷穴(手掌虎口處)等,能幫助穩定心神、放鬆身體,進而提升睡眠品質。每次按摩個 5 到 10 分鐘、力度適中即可。

11.建立睡前儀式

每天進行固定的睡前活動,例如刷牙、閱讀或冥想,能讓身體形成「準備入睡」的條件反射。這些儀式能幫助大腦從白天的忙碌中切換到夜晚的放鬆模式,提升入睡效率。

12.不要強迫自己入睡

若躺在床上超過 20 分鐘仍無法入睡,就建議起身到另一個房間或其他地方進行放鬆的活動,例如閱讀或聽音樂,直到感到困倦再回到床上。如果持續強迫自己入睡只會增加焦慮感,進一步影響睡眠。

不要輕忽失眠的影響,睡眠品質值得我們好好重視

現代人因為各種面向的壓力再加上生活繁忙,很容易對於睡眠狀態造成影響,甚至演變成長期的失眠。

失眠不僅危害身心健康,也會導致免疫力下降、情緒不穩、注意力不集中,以及增加罹患許多疾病的風險。因此,我們不能輕忽失眠帶來的影響,而是應該好好重視自己的睡眠品質,藉由合適的失眠解決方法來讓自己睡得更好。


本文提到的 12 種失眠解決方法,像是調整作息或運用放鬆技巧等,擁有失眠困擾的你都可以嘗試看看,或許可以逐步改善睡眠狀態與品質,如果失眠問題持續影響日常生活,建議也可以尋求專業醫療協助,透過睡眠評估找到更有效的解決方案。


圖片來源:Photo by Greg Pappas on Unsplash

參考資料:

1.Top 15 Proven Tips to Sleep Better at Night
2.Conquering Insomnia: 10 Tips for Better Sleep

3.20 Tips for Better Sleep When You Have Insomn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