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Photo by Towfiqu barbhuiya on Unsplash
根據衛福部統計,國內每年有高達 355 萬人飽受過敏所苦,並且甚至有高達 36 種不同的易過敏原,這顯示出過敏在台灣是一個普遍且嚴重的健康問題。
現代人因為環境污染、飲食習慣改變以及壓力等各種因素,越來越多人都擁有過敏體質,無論是季節性過敏、食物過敏,還是塵蟎或動物毛髮引起的過敏等,這些過敏症狀不但影響日常生活,也可能導致長期的健康風險。
其實過敏體質並非無法完全改變,透過一些適當的調整,都能有效減少過敏反應的發生。
本篇文章將介紹過敏的類型與常見症狀,以及造成過敏的各種原因,最後也會提供 7 個值得一試的方法,幫助你有效舒緩過敏症狀和改善過敏體質,讓總是被過敏困擾的你,可以找回更健康舒適的生活!
先認識過敏是什麼
過敏的定義
過敏是指身體的免疫系統對通常無害的物質(稱為過敏原)產生過度反應的現象。這種反應通常是由於免疫系統將這些無害物質誤認為威脅,進而引發一系列的免疫反應,導致發炎和其他症狀。
當過敏原進入體內時,免疫系統會產生抗體(如免疫球蛋白E,IgE),這些抗體會與過敏原結合,並促使肥大細胞釋放組織胺等化學物質,這些物質會引發過敏症狀。
常見的過敏原包括花粉、塵蟎、動物毛屑、特定食物、藥物等。而過敏反應可以表現為皮膚癢、蕁麻疹、流鼻水、打噴嚏、呼吸困難等各種症狀,最嚴重的話還可能會造成生命的危險。
造成過敏的原因
遺傳因素
過敏會受到遺傳的影響,如果父母一方或雙方有過敏體質和過敏病史,子女罹患過敏的風險也會顯著增加。
環境因素
都市地區的空氣污染、灰塵和化學物質都會增加過敏的風險,而潮濕的居住環境容易滋生塵蟎和黴菌,也容易引起過敏反應。此外,飲食習慣像是加工食品的食用也跟過敏有一定的關聯。
接觸過敏原
過敏原是常見造成過敏的原因,大致上可以分為吸入性過敏原(如花粉、塵蟎、黴菌孢子、寵物毛屑等)、食物性過敏原(如花生、牛奶、雞蛋、海鮮等)、接觸性過敏原(如乳膠、金屬、化妝品等)與昆蟲毒液(如蜜蜂或黃蜂的叮咬毒液)這幾種。
其他因素
氣候變化如溫度和濕度的改變都可能誘發過敏症狀。另外如果免疫系統發育不全像嬰幼兒的狀態,也容易對外界物質產生過敏反應。
過敏的常見症狀
以下是過敏在身體的不同系統上常見的症狀:
呼吸系統
打噴嚏、流鼻水或鼻塞、鼻癢、咳嗽、呼吸困難或氣短、喉嚨癢或有痰
皮膚
蕁麻疹、皮膚乾燥、脫皮或紅腫、瘙癢、皮膚紅斑或水腫
眼睛
眼睛發癢、流眼淚、眼睛紅腫或結膜炎(過敏性結膜炎)
消化系統
腹痛、噁心或嘔吐、腹瀉、胃部不適
全身性症狀
血壓驟降(過敏性休克)、頭暈或昏厥、心跳加速、喉嚨腫脹或吞嚥困難
為何我們這麼容易過敏?
生活環境與過敏的緊密關聯
台灣的環境因素對過敏的發生率有滿顯著的影響,因此我們常聽到台灣人過敏的比率比起國外許多國家可說是高上許多,而這大概跟以下幾點有關:
氣候特性
台灣屬於亞熱帶氣候,全年高溫高濕的環境為過敏原(如塵蟎和黴菌)的生長提供了理想條件。
塵蟎是台灣最主要的過敏原,適宜生長於 22 到 26℃、相對濕度 70 到 80% 的環境中。這樣的氣候特性使塵蟎在家中如床墊、枕頭等大量繁殖,導致過敏性鼻炎和氣喘的高發生率。
潮濕的環境也會促進黴菌的繁殖,其孢子散佈在空氣中,容易引發呼吸道過敏和氣喘。
空氣污染
台灣的空氣污染問題,包括 PM2.5、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s)和其他污染物,對過敏的發生率有直接影響。
PM2.5 等細懸浮微粒會刺激呼吸道,增加過敏性鼻炎和氣喘的風險,尤其對免疫系統較弱的兒童影響更大。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如苯等化學物質,則會加重異位性皮膚炎和其他過敏症狀。
居住環境
現代化的居住空間也助長了過敏的發生。許多家庭採用密閉式建築設計,通風不良,導致室內過敏原(如塵蟎、寵物皮屑、蟑螂)濃度增加。另外,過敏也與裝潢材料有關,某些建材和家具可能釋放化學物質,成為潛在的過敏誘因。
季節性與地區差異
春季和秋季是花粉過敏的高峰期,特別是在農村或郊區,花粉濃度較高,容易引起季節性過敏。而北部地區因空氣污染和高濕度,過敏性疾病的發生率高於南部。
圖片來源:Photo by Brittany Colette on Unsplash
容易引起過敏的食物
我們每天所吃的各種食物中其實隱藏著大量過敏原,常見容易引起過敏的食物包含以下種類:
• 奶類
牛奶和羊奶是最常見的過敏來源,主要因為其中的蛋白質(如酪蛋白和乳清蛋白)會引發免疫系統反應。
牛奶過敏在兒童中尤為常見,症狀可能包括皮膚紅疹、腸胃不適甚至是呼吸困難。
• 雞蛋
雞蛋中的蛋白和蛋黃都可能引發過敏,尤其是蛋白過敏最為普遍。雞蛋常被用於多種食品製作中,過敏者需要特別注意隱藏成分。
• 花生
花生過敏是全球最嚴重的食物過敏之一,它可能導致嚴重的過敏反應(如過敏性休克)。花生過敏者需避免直接食用花生及其相關製品如花生醬等。
• 堅果類
包括杏仁、核桃、腰果、開心果等,堅果中的特定蛋白質可能會引發過敏反應。
• 甲殼類海鮮
包括蝦、蟹、龍蝦等,甲殼類的蛋白質是主要過敏原。此類過敏在成人中較為常見,可能導致皮膚癢、腸胃不適或呼吸困難。
• 魚類
魚類也是常見的過敏原,尤其是魚肉中的蛋白質。過敏者需注意魚類製品及魚油補充劑。
• 小麥及含麩質穀物
小麥中的麩質是主要過敏原,可能導致腸胃不適、皮膚癢或疲勞。此類過敏者需避免麵包、蛋糕等含麩質食品。
• 大豆
大豆及其製品(如豆漿、豆腐)是素食者常用的食材,但也可能引發過敏。大豆過敏在兒童中較為常見,但多數會隨年齡增長而改善。
• 水果與蔬菜
某些水果(如奇異果、芒果、鳳梨、草莓)和蔬菜(如竹筍、香菇、茄子)也可能引發過敏。過敏反應通常表現為口腔癢、皮膚紅疹或腸胃不適。
圖片來源:Photo by Jimmy Dean on Unsplash
如何檢測自己是否有過敏體質?
檢測是否有過敏體質可以透過多種方式進行,主要包括臨床檢測和自我評估。
臨床檢測
臨床檢測是最準確的方式,通常會由醫療機構進行,主要包括以下幾種方法:
• 皮膚點刺測試
將少量過敏原溶液滴在皮膚上,然後用針輕刺皮膚表層,觀察是否出現紅腫或癢的反應。此方法適合檢測吸入性過敏原(如塵蟎、花粉)和部分食物過敏原。
• 皮膚貼布測試
將過敏原貼在皮膚上,通常適用於檢測接觸性過敏(如化妝品、金屬等),需觀察 48 至 72 小時後的皮膚反應。
• 血液檢測(IgE 或 IgG 檢測)
IgE 檢測是測量血液中免疫球蛋白 E(IgE)的濃度,適用於檢測急性過敏反應(如氣喘、蕁麻疹)。IgG 檢測是檢測免疫球蛋白 G(IgG)的濃度,用於評估可能的食物不耐症或延遲性過敏,但準確性較低,需要與醫師討論。
自我評估
如果無法進行臨床檢測,則可以簡單透過觀察症狀的方式來初步判斷是否有過敏體質。
如果有打噴嚏、流鼻水、鼻塞,則可能為過敏性鼻炎;如果有皮膚發癢、紅腫、起疹,則可能為異位性皮膚炎或蕁麻疹;如果是消化不良、腹痛,可能是食物過敏。
改善過敏體質的 7 個方法
透過上述的內容,相信你對於「過敏」有比較深入的瞭解了,最後提供 7 個改善過敏體質的方法作參考,大致上簡單把他們分為外在環境的控制和內在體質的調整這 2 個面向。
改善過敏體質方法-外在環境控制
1.避免接觸過敏原
減少接觸常見的過敏原,如塵蟎、寵物毛屑、花粉、黴菌等。建議定期清潔居家環境,保持通風與乾燥,並使用防塵蟎床墊或枕套。
對於食物過敏者,應該避免食用會引發過敏的食材,如堅果、牛奶、海鮮等,並仔細閱讀食品標示,確保內含成分沒有隱藏的過敏原。
2.減少環境污染與空氣中的刺激物
避免吸入二手菸、廚房油煙或空氣污染物,因為這些因子都會加重過敏症狀。可以透過在室內使用空氣清淨機或在室外戴口罩來降低暴露風險。
圖片來源:Photo by Victor He on Unsplash
改善過敏體質方法-內在體質調整
3.調整飲食,補充抗過敏營養素
攝取富含 Omega-3 脂肪酸的食物(如鮭魚、鯖魚、亞麻籽),有助於減少體內發炎反應。
增加維生素 C 的攝取,因其抗氧化與抗組織胺的特性,也可減輕過敏症狀,推薦的食物包括奇異果、芭樂、青花菜等。
另外應該避免食用高度加工的食品,因為當中的添加劑如色素、防腐劑等都可能誘發過敏反應。
4.補充益生菌,改善腸道菌叢
益生菌有助於調節腸道菌群,增強免疫系統,減少過敏反應。特定菌種如副乾酪乳桿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和鼠李糖乳桿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對改善過敏性鼻炎和異位性皮膚炎有一定幫助。
可以從優酪乳、泡菜、味噌等發酵食品中攝取益生菌,或選擇經臨床驗證的益生菌補充劑。
5.維持規律作息與充足睡眠
過敏與免疫系統失衡有關,熬夜會加重身體的發炎反應。建議每天保持 7-8 小時的高品質睡眠,並避免過度疲勞。
6.適量運動
運動能促進血液循環與免疫調節,但應避免過於激烈的運動,特別是對氣喘或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可以選擇先從瑜伽、太極拳、慢跑等低強度運動開始。
7.中醫調理
中醫認為過敏多屬虛寒體質,可透過減少食用寒涼食物(如西瓜、梨子)並適量攝取溫補食材(如薑、紅棗)來解決。針對特定過敏症狀,也可考慮中醫針灸或草藥調理來改善過敏體質,但需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從日常做起,逐步改善過敏體質
過敏雖然已經是許多人日常的困擾,甚至有些人覺得只能認命地屈就於它,但只要從日常生活的細節著手,像是上述分享的改善過敏體質的 7 招,透過調整飲食與作息、遠離過敏原或是借助中醫的調理等方式,我們都有機會改善過敏體質,舒緩因為過敏帶來的不適與痛苦。
每個人的過敏狀況和程度也都不同,先確實了解和評估自己過敏的狀況,才能知道可以使用什麼合適方法來嘗試改善,如果有需要也可以進一步求助於專業醫療的檢測。
改善過敏體質並非短時間內就能見效,而是需要耐心與持續的調整。相信當我們用更細心的態度去照顧自己,就能擺脫過敏帶來的影響,享受更舒適、健康的生活。
參考資料:
1.過敏原有哪些?3分鐘搞懂6大類過敏原,4大族群建議要做過敏原檢測
2.怎樣改善過敏體質,徹底告別過敏?
3.【醫生怎麼辦】過敏人飲食怎麼吃?營養師公開六大原則調整體質、提升免疫力!
4.How to Adjust to a Food Allergy
5.Simple Adjustments You Can Make to Reduce Allerg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