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報導/郭家和
延緩慢性腎臟病與洗腎時間 健保署擴大SGLT-2給付族群
台灣透析「洗腎」盛行率世界第一,每年新增近1.1-1.2萬名洗腎人口,且慢性腎臟病(CKD)比例高,平均每8人就有1人罹患慢性腎臟病,超過 80% 患者未接受適當治療,導致腎功能惡化,最終進入洗腎階段,更會增加心衰竭等重大共病風險。為延緩國人慢性腎臟病進展,健保署宣布今(114)年3月1 日起,擴大 SGLT-2 抑制劑給付範疇,納入腎絲球過濾率分數介於25-60、以及射出分率分數在41-49%的心衰竭病人可及早使用。
衛福部健保署石崇良署長指出,臨床研究顯示SGLT-2抑制劑藥物可以延緩腎功能惡化速度,過去給付範圍主要為糖尿病族群,為提升腎臟病照護並減少未來透析風險,預計年度投入16-18億預算擴大SGLT-2給付,約可幫助15-20萬病人及早介入治療,潛在受惠患者將近60萬,惟須加入慢性腎病共同照護網才符合給付條件。
國人洗腎比例高4大原因 慢性腎臟病給付SGLT-2條件曝
台灣腎臟醫學會監事、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腎臟內科主任邱怡文醫師表示,國人洗腎人口高的可能因素包括:老年人口比例上升、慢性病(糖尿病、高血壓)控制不佳、高鹽飲食營養不均及缺乏運動以及醫療體系完善,洗腎照護據點普及等,加上早期民眾較常使用來路不明之藥物,增加腎功能惡化機率。惟近年推廣末期腎臟病前期之病人照護與衛教計畫(Pre-ESRD)以及整合照護平台Early-CKD 計畫等,年度洗腎人數已持平甚至有些微反轉,透過SGLT-2的擴大給付,有望進一步延緩慢性腎臟病人的洗腎進程。
邱怡文醫師指出,早期慢性腎臟病多數沒有明顯徵兆,許多患者在2-30年病程中直到最後兩三周才出現尿毒症狀,是導致邁入洗腎的原因之一,目前第三期慢性腎臟病人(G3b)約10-20萬之間,如果透過及早治療蛋白尿等問題,腎病變風險有望從「紅燈」逆轉為「橘燈」或「黃燈」,腎病變惡化速度相差高達4.8倍,從研究數據來看,最多可延長26.6年進入洗腎階段,鼓勵民眾可以善用健檢,及早瞭解自己的腎臟健康並尋求適當的診斷治療。統整今年度起給付SGLT-2條件包括:
‧腎小球過濾率介於 25-60 mL/min/1.73m² 之間
‧合併蛋白尿(UACR ≥ 200 mg/g)
‧加入慢性腎臟病照護網/末期腎臟病前期之病人照護與衛教計畫(Pre-ESRD)
▲早期慢性腎臟病多數沒有明顯徵兆,目前第三期慢性腎臟病人(G3b)約10-20萬之間,若能及早治療蛋白尿等問題,腎病變風險有望從「紅燈」逆轉為「橘燈」或「黃燈」,進一步延緩洗腎進程。(圖為病患示意情境)
心衰竭洗腎風險高出2.4倍 射出分率41-49%可給付SGLT-2
腎病變族群通常有較高的心衰竭風險,而心衰竭也是造成腎臟病惡化的危險因子之一,兩者相互影響亦被稱為「心腎症候群」。中華民國心臟學會秘書長、林口長庚內科系主任謝宜璋醫師指出,罹患慢性腎臟病將導致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增加2倍,蛋白尿及腎絲球過濾率兩項指標皆最惡化時,風險性相差高達9倍。
謝宜璋醫師指出,從心衰竭的病人來看,慢性腎臟病也是影響預後不良的風險因子,會增加心衰竭病的住院風險以及出院後30天的再住院率,而有心衰竭的病人發生腎衰竭或需要洗腎的風險高出一般病患2.4倍以上。尤其國人心衰竭診斷率不到5成,顯示仍有許多潛在患者應及早注意「累、喘、腫」等症狀,以避免心衰竭持續惡化。臨床上將心衰竭分為以下三類:
1.收縮功能不全型(HFrEF, LVEF < 40%):心臟無法有效收縮,造成血液輸出不足。
2.輕微收縮異常型(HFmrEF, LVEF 41-49%):心臟功能有輕微受損。
3.舒張功能異常型(HFpEF, LVEF ≥ 50%):心臟收縮功能正常,但舒張時僵硬,無法有效填充血液。
▲心衰竭病人如果有慢性腎臟病也,將增加住院風險及出院後30天的再住院率,發生腎衰竭或需要洗腎的風險也高出一般病患2.4倍以上,應及早診斷接受適合的藥物治療。(圖為病患示意情境)
謝宜璋醫師受訪表示,通常收縮功能不全型(射出分率小於40%)的症狀會更嚴重,根據近年的臨床研究結果,心衰竭若能及早根據診斷並應用適合的「四本柱」藥物治療,將有助於延緩心衰竭以及腎衰竭風險,其中,SGLT-2在心衰竭患者身上能有效保護腎臟功能;而在腎病變患者則能降低心臟病發生風險,顯示其對心臟與腎臟的雙重保護效果。目前心衰竭治療藥物武器類型包括:
1.血管收縮素轉化酶抑制劑(ACEI)/ 血管收縮素受體阻斷劑(ARB)/ 血管收縮素受體-腦啡肽酶抑制劑(ARNI):
●ACEI:透過抑制血管收縮素轉化酶,減少血管收縮素II的生成,達到血管擴張、降低血壓,減輕心臟負擔的效果。。
●ARB:阻斷血管收縮素II與其受體結合,達到類似ACEI的效果,適用於無法耐受ACEI的患者。
●ARNI:結合ARB與腦啡肽酶抑制劑,增加利鈉肽的濃度,進一步促進血管擴張和利尿作用
2.β-受體阻斷劑(Beta-Blockers):透過阻斷交感神經系統的β受體,降低心率和血壓,減少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臟功能。
3.礦物質皮質素受體拮抗劑(MRA):抑制醛固酮的作用,減少鈉和水的滯留,具有輕度利尿作用,並可降低心臟纖維化。
4.鈉-葡萄糖協同轉運蛋白2抑制劑(SGLT2i):原為治療糖尿病的藥物,透過抑制腎臟對葡萄糖的再吸收,增加尿糖排泄。近年研究發現,SGLT2i可減少心衰竭患者的住院率和死亡率,適用於有無糖尿病的患者。
今年度SGLT-2藥物擴大給付輕微收縮異常型(HFmrEF, LVEF 41-49%)的心衰竭病人,謝宜璋醫師強調,惟心衰竭症狀易與其他疾病混淆,須搭配心臟超音波、抽血檢驗BNP等生物標記,呼籲民眾只要有感覺心肺功能異常,例如原先爬樓梯能爬5樓,現在只能爬到3樓,甚至無法平躺睡覺,需要坐著「端坐式呼吸」才能睡著,都要及早就醫尋求進一步檢查。